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全景。山西经济日报记者王龙飞摄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能源革命看山西。自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来,我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走过五个年头。五年来,我省坚定踏上能源“五大基地”(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征程,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能源领域全面创新、协调发展,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行动,走过了非凡的历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我省“五大基地”建设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有力彰显了能源革命进无止境的广阔前景。 数字显示,目前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8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全省外送电规模达746.6亿千瓦时,增长2.1%;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速发展,截至6月底,装机规模达6448.9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47.2%;垣曲二期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全省建成新型储能项目23个,规模90.5万千瓦…… 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日新月异 截至今年6月,我省已累计建成128座智能化煤矿、1491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200处无人值守硐室,所有重要作业地点实现无监控不作业,处于全国第一梯队。这是我省扎实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煤炭产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一个写照。 煤炭绿色开发利用是能源产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积极调整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不断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积极探索绿色开采技术,加强对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均取得明显成效。 在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公司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采煤场景,井下生产状况和设备运行状态一览无余。全国首个井下“智矿通”在这里试验成功,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在5G技术的加持下,传统煤炭行业以“智”取胜、赢得“新”机。在加快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同时,该公司深入推进膏体充填开采项目,解决了传统采煤沉陷区道路断裂、农田沉降等难题,填补了全省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空白,蹚出一条智能绿色煤炭开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新路。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膏体充填开采回收煤炭85万吨,减排矸石80万吨。 今年3月,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负责运维的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说,这是我国首个煤炭行业专属的智能化赋能平台,储备了400多座煤矿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模型训练,能够帮助入驻平台的企业降低技术研发门槛,加快开发智能化产品。 追“智”逐“绿”,山西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日新月异。 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提速提质 “U型井是余吾煤业第一口地面瓦斯定向抽采井,也是集团第一口实验井,服务于井下北二采区,2019年底正式进入排采。目前,U型井运行平稳,平均日产气量6700立方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抽采科科长张羽介绍。 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探索、研究、试验瓦斯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基本形成了井上与井下相结合、采前采中采后相结合的全方位、模块化、立体化瓦斯治理模式,全力打造潞安化工集团的“瓦斯治理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作为“五大基地”之一,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的建设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及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全省进行工业规模开采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正努力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2023年底,我省天然气产量145.9亿立方米,较2019年增长104.6%。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76.62亿立方米,排全国第一。2024年上半年,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8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巩固提升电力外送基地比较优势 山西承担着向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外送电力的重要任务,年外送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我省已实现向全国23个省市送电。据介绍,从2009年启动大规模晋电外送开始,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外送电量14723.7亿千瓦时。 站在晋控电力塔山发电公司输煤缓冲仓平台上远眺,凌空飞架的钢廊将电厂与煤矿紧密相连。这座2×60万千瓦亚临界直接空冷燃煤坑口电厂,于2008年10月投产,是我省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的见证。记者了解到,我省大力支持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先进高效环保煤电机组同步布局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煤电装机7206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54.2%。 行走于山西各地的通衢大道上,不时会被傲立山脊的风电塔筒和坡地峁梁上耀如银鳞的光伏板所吸引。近年来,我省电力外送含“绿”量不断提升。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6098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5.8%。全年新能源外送电量95.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5%。 特高压通道是电力外送的重要基础。2009年,我省投运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通道,2016年后又建成投运了蒙西—晋北—天津南交流、榆横—晋中—潍坊交流、晋北—江苏直流“两交一直”特高压输电通道项目,形成“三交一直”外送格局。2024年6月,“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投产后,我省外送能力进一步提升至3162万千瓦。 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我省统筹高端多元与绿色低碳,坚持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培育打造十大重点产业链,梯次推进重点产业链扩容扩规,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 走进山西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矿井下长期废弃的“臭煤”——高硫煤,摇身一变成了一滴滴金贵的油、一个个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精细化学品、一瓶瓶高端燃料……在潞安,煤炭从固态变身为我们并不熟悉的液态,生产出高品质的油品和化工原料,加工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了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也让煤炭身价“大涨”。如今,包括CTLⅢ+基础油在内,潞安已开发出5大类54种产品270个规格型号的煤基合成产品,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未来,我们还要通过更多技术创新,打破煤制油产业发展瓶颈,把煤的价值‘吃干榨净’,让煤化工朝着高端多元低碳迈进。”潞安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步稳蹄疾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全球领先;山西大学程芳琴团队“分质资源化利用—分类无害化填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晋华炉”系列产品近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汾西重工19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纪录;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以无烟煤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源,正加速推进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 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应用是驱动能源革命前行的强大动力。在能源革命的号角中,我省统筹“国家队”与“山西队”,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已经获批的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等多个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等众多科研机构,不断加强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形成以能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劲态势。 随着能源“五大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如今的三晋大地,黑色资源正实现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