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县黄岭村村民在茶园采摘茶叶。 李旭东摄 本报讯 (记者王金华 魏鹏飞)宁武县药茶专业镇自去年授牌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特色专业镇,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部署要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农耕文化积淀和产业基础优势,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全力建设药茶专业镇,做好做足“茶”文章,释放经济发展“镇”能量,使药茶产业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和农业转型的新引擎。如今,该县毛建草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艾草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县里有药茶专业镇市场主体20余家、药茶加工企业12家,拥有汤朝茗香、九峰、管涔仙草、贡天下、芦芽一族、黄岭山茶、马仑茶叶等十多个企业品牌、40多个系列产品品牌以及“汾源印象”和“芦芽山珍”两大区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了原料供给、加工转化、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四个环节紧密衔接的链条式发展产业体系。 宁武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帝王将相都喜欢来此狩猎避暑休闲。由于京官、南方籍文官武将在宁武任职者居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饮茶嗜好,宁武人受其影响,不仅形成了饮茶习惯,还掌握了制茶技艺,自此饮茶之风在宁武盛行,一直延续至今。宁武药茶以其地域特色、产品品质、产业规模、药茶品牌等特色优势,去年初获得市级授牌,成为我市六个首批市级重点专业镇之一。 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宁武药茶在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等方面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从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市级专业镇战略部署以来,宁武县牢记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从概念到调研、从方案到落地,逐步明确了将宁武药茶打造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的目标。县域的药茶产业从此被赋予了全新的发展价值和商业内涵。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建设专业镇之初,宁武县就提出了药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一轴四镇十村”为承载主体,产销紧密衔接,三产深度融合,纵向延链和横向成群并举,药茶药材和艾草山珍互促,基地支撑、龙头带动、销售牵引、融合互促、政策激励“五环联动”,推动药茶产业由成型向成势跃升。 为夯实基地支撑,宁武县在育苗木、抓种植、保供给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建设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为全县及周边县(市、区)稳定提供优质毛建草苗木;选择适宜种植的区域,把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村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尽可能规模种植、节约成本、增加收入;落实免费提供种苗的激励措施,鼓励散户种植;划定野生毛建草、野生中药材、野生艾草种源基地,保障本地优质种苗供给。 在树立药茶品牌方面,宁武县强化销售牵引,深化融合互促,将药茶销售作为牵引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紧抓不放、持续发力。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直销店。未来,宁武县将整合本地农优土特产品,逐步实现毛建茶及中药材、艾草主销区实体销售门店全覆盖。对于首次创办且经营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的宁武农副产品营销实体店,县里将按照年销量给予不同比例的奖补。同时与国家电网、移动、邮政、电信等国企、央企签订合作协议,把县域内的农优土特产品推向这些企业供货平台,实现批量销售。此外,在宁武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和旅游集散地东寨镇,分别建设宁武县药茶产品展销中心和药茶产品体验中心,构建集药茶文化传承、药茶产品鉴赏、药茶康养体验、药茶品牌营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药茶展示营销体验场所,以生态文旅赋能药茶专业镇建设,打造农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为进一步扩大药茶产业的深加工转化面,宁武县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在位于阳方口镇的宁武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药茶系列产品研发中心,聚焦种源、种植、加工和新产品研发等重点环节,筹建药茶实验室,攻坚破解瓶颈制约,延伸壮大产业链条,打造地方特色产品,为宁武药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产业的逐步成熟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解决了部分就业难题。2023年宁武县药茶产业生产总值达2.28亿元,营收额达1.1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总产值达0.26亿元,营收额达0.046亿元。2023年药茶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达380人,专业镇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目前,宁武县正积极着手推动一批项目建设,打造涵盖原料供给、加工转化、科研开发、销售展示的全产业链。具体包括山西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的宁武县药茶专业镇建设项目,新建种植基地2万亩,新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展示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研发药酒、药浴、茶饮品和茶点等产品;山西管涔仙草特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北方零碳智能化药茶示范园区项目,新建科研创新及品牌营销孵化楼5000平方米,新建研发中心、示范园及配套设施;山西康茂高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的高原艾草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艾草育苗基地300亩,建设艾草种植基地5万亩,新建艾草加工及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建设艾草精深研发车间300平方米,新建艾草储存及晾晒场地30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