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文化中国行  
【文化中国行——宝藏山西】吉县壶口瀑布:千里黄河一壶收
http://xz.sxgov.cn/  忻州新闻网   2024-07-23 09:23:31
  • 7月21日,游客在壶口瀑布观赏。吕桂明摄

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走来,自西向东一路向前,在偏关县老牛湾撞开山西的大门,沿晋陕大峡谷奔腾,流经吉县龙王辿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景象,故名壶口瀑布。
  要说哪里最能体现黄河的特点,非壶口瀑布莫属。吉县籍金牌导游梁晓涛,这位听着黄河涛声长大的姑娘,擅长用中、英双语为大家动情讲述壶口瀑布的故事,比如“壶口”的称谓,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山海经》有云:“悬注漩涡,如一壶然”。
  壶口瀑布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1990年版5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壶口瀑布。壶口瀑布还是全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其流速之急、浪涛翻滚之猛,蔚为壮观。
  临近壶口瀑布,远远就听到雷鸣般的涛声,只见黄河水汹涌翻滚,以排山倒海之势隆隆而下,溅起无数水雾,令人无比震撼。清道光年间山西吉州知州刘龙光《咏壶口》道:“黄流滚滚入壶中,九折波澜此地雄。禹治功成留缺陷,往来舟楫一时穷。”
  黄河奔流,好像要把千百年来的故事一吐为快:大禹率领民众与滔滔洪水斗争,用13年时间完成治水大业;岳飞饮马黄河,带领南宋军队抵抗金兵入侵;诗人光未然东渡黄河,诞生了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唱响了全民族奋勇抗争的最强音……站在壶口,一段段沉睡在血脉里的记忆被唤醒,炎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那是辉煌历史的见证者,那是游子们灵魂扎根的故乡。
  梁晓涛说,小时候看黄河一路崎岖,不能理解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弯弯曲曲,为什么她最终都要奔向大海。长大后才理解,正因为黄河的几经曲折,才滋润了足够多的土地,才孕育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
  农民摄影师吕桂明卖掉自家四亩果园买了一部相机专拍壶口,这一拍就是20年。在他的镜头里,有春天的三月桃花汛,有夏天的清流飞瀑,有秋天的彩虹通天,还有冬天的冰柱玉壶,让人们领略到壶口一年四季千变万化的美丽景色。
  还有黄河娃张林峰,身穿白褂子、鼓起腮帮子,每逢佳节或重要活动日,必有他的唢呐助兴。人们在一曲《黄河水情深》中载歌载舞,高亢嘹亮的唢呐声和惊涛拍岸的黄河涛声,此起彼伏、交相呼应,久久回荡在这块广阔的黄土地上。
  黄河流淌千百年,在壶口瀑布岸边刻绘出独特的地质遗迹,形成了“千丈龙槽”“石窝宝镜”“冬月流凌”“禹帽夕阳”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也留下了牛马王庙、清长城遗址、传统古村落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壶口曾是黄河干流上的“晋陕之通衢”和黄河水运中特殊的“旱地行船”码头。自明代到抗战时期,这里的商贸活动历时400余年,龙王辿因此发展成繁荣一时的商业集镇,商号最多时达63家,行经商船每年达5000只。
  与壶口瀑布距离10公里左右的人祖山,风景秀丽,植物群落丰富,保留着原始森林古老风貌。考古学家在人祖山南麓柿子滩遗址群发掘出磨盘、磨棒、取火器、贝壳装饰品,发现了多处用火遗迹,证实1万年前这里曾生活过多支远古人类部落,是国内已知旧石器时代晚期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填补了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文化遗存空白,200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人们说,不到壶口,不知黄河,不知中国。每次到这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它直击灵魂,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这壶水滋润了九州,孕育了华夏春秋,这壶水更是母亲河黄河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是中国大地上的一幅壮美画卷。


关键词:
编辑:董春艳        责任编辑: 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