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映像忻州  
悠悠牧马新姿秀
http://xz.sxgov.cn/  忻州新闻网   2024-07-19 17:59:27


西岁兴水库

源头风光

河畔牧牛

牧马河入滹口

□作者 马月林 赵中人

在忻州古城的南边,九龙冈之阳,有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日夜不息地守护着古城,是古城的天然护城河。她,就是忻州人民的母亲河——牧马河。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探究牧马河,我们于仲夏6月,沿牧马河干流自上而下,再次赴牧马河源头、西岁兴水库、忻州城段、定襄入滹口等处进行了考察。

河流概况

牧马河,发源于太原市阳曲县与忻州市忻府区、静乐县交界的吕梁山支脉白马山南麓,源头在阳曲县西北部西凌井乡六固村乌琴沟附近,地理坐标约经度112.272274、纬度38.310185,海拔高程约1569.8米。她经阳曲县、忻府区、定襄县,在定襄县陈家营村西北汇入滹沱河,是滹沱河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498平方公里,干流长118.3公里。河流以雨雪水补给为主,清水流量很小;年平均流量变化较大,最大为2.89立方米每秒,最小为0.085立方米每秒,极值比为34:1,多年平均流量为0.93立方米每秒。新中国成立以来,豆罗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636立方米每秒(1958年);由于上游水土保持的加强和用水量增大,下游河道干涸严重,年断流时间最长达250天,多年平均断流时间94天。

牧马河从牛尾庄西南入忻府区境内,于安邑村南出境,境内流域面积1176平方公里,干流长67.687公里,其中忻府区与阳曲县交界处到西岁兴水库河长21.067公里;西岁兴水库到忻府区与定襄县交界处河长46.62公里。

平日里,牧马河就像慈祥的母亲,用她那珍贵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滋润着忻定盆地。可在汛期,常常是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奔腾咆哮,汹涌而下,她就成了一条“脱缰的野马”,是一条“灾难河”。

河名来历

牧马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她的名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理特性和文化特性。

她从阳曲县白马山麓出发,自西向东,融入了无数条支流,因其上游流经济道岭、土岭、洞门岭、马圈岭、塔习岭、新开岭、阳子岭七道山岭,故俗称七岭河。

七岭河流经忻府区庄磨镇之后,河谷地形开阔,河道平坦,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区,她孕育了忻州的农耕文明,给沿河两岸带来富饶,而且水草丰沛,适于放牧,于是被称为“牧马河”。

传说一:北魏时期秀容川的部落首领尔朱荣在庄磨、豆罗一带的河畔设置过养马场,因此便称此河为“牧马河”。

传说二:此河从忻州城西南环绕九龙冈向北,经东石村后折东流去。因离九龙冈不远的河滩上居住着少数民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见河岸边长着一望无际的丰盛草坪和茂密的树林,西边还有延绵起伏的山岗,认为这里既适于建房居住,又是天然牧场,马儿在这里可尽情地洗澡、饮水、吃草。所以这些从事游牧业的少数民族,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时间长了,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为“牧马河”。

传说三:唐朝大将尉迟恭在秀容布防时,曾在此河中下游两岸操练兵马,遂将战马饮水的七岭河改称“牧马河”。

传说四:《忻州直隶州志》载:“田显原籍今陕西周至县,宋元祐年间阵亡于此”。田显为牧马河畔豆罗镇向阳村人,金朝时曾为驸马。因田驸马曾牧马于此河,便称其为“牧马河”。

传说五:金元时期外族入侵中原,曾有大量的战马在七岭河边放牧,久而久之便称其为“牧马河”。

不管河名来自哪种传说,都足以说明:牧马河是一条充满历史文化韵味之河,是百姓的安居乐业之所。

开发利用

多少年来,牧马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两岸人民,坐落在牧马河畔的东石村(曾称“石家庄”村)就深受其益。明朝万历年间忻州知州杨维岳纂修的《忻州志》记载:石家庄有渠二道。清朝光绪年间《忻州志》记载:石家庄有泥渠三条,第一条名为洪水渠,在牧马河南岸从木芝村引水流经东王村,灌溉面积4000亩,受益村为石家庄、紫岩、王家庄;第二条为上渠,在牧马河南岸,从东王村西引水,流经东王村、东石村,灌溉面积1450亩,受益村庄有东石村;第三条名为下渠,在牧马河南岸,从东王村西引水,流经东石村、魏家庄,灌溉面积3400亩,受益村庄有东石村、魏家庄、南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更好地利用牧马河水灌溉农田,政府于1950年成立了牧马河灌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3万亩,受益范围包括忻府区、定襄县的74个村,渠首工程有西曲大坝和豆罗二坝。

由于牧马河河水的补给,忻州城南豆罗镇一带地下水丰富,豆罗水源地成为开发较早的忻州城区居民用水水源地,是忻州市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也是忻州市水质好、水量比较充足的水源地,对保障忻州城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岁兴水库,是海河流域牧马河干流上的一座水利枢纽工程,也是目前忻州市最大的水库,总库容2903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96平方公里、干流长36公里。水库位于忻州城西南32公里处的三交镇西岁兴村南,属牧马河中游,始建于1975年,2007年开始经三年续建、扩建后,对下游13个乡镇30万人口及耕地起到防洪保护作用,并具有农业灌溉、工业供水功能,对缓解忻定盆地水资源紧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西高东低的地理位置使牧马河水席卷着河沙一路而下,到了忻定盆地便大量沉淀,日积月累,形成了厚厚的沙滩。在豆罗镇与庄磨镇交界处,有一座山叫阴山。牧马河水自上游而来,起先河床中砂石滚滚,水流浑浊,穿越阴山之后,河流像被滤过似的,顿时变得水清砂细,俗传卵石为阴山所噬,吞吐变易,于是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阴山吃石——忻州八景之一。阴山之下河床中的砂子便颗粒均匀,也就有了高质量的豆砂。豆砂以其颗粒均匀、承受压力强等特点,被列为全国建筑行业的标准用砂,成了忻州乃至山西建筑业的“香饽饽”。上世纪50年代,豆罗就有劳改砂厂和国营砂厂,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吨豆砂由火车、汽车运往全国各地,豆罗也因此闻名全国。

牧马河一路向东、川流不息,从三交镇牛尾庄村进入忻府区,经西岁兴水库调节后,流经庄磨镇、豆罗镇、忻州市区东南。因此,牧马河堪称历史悠久的“太忻使者”。

忻州古城与牧马河

水是生命之源,养育万物,也滋养了乡村与城市。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忻州古城,东城门楼名曰“永丰门”,寓意百业兴旺、物产丰饶。门楣高悬“双流合抱”之匾,“双流”指的就是城南的牧马河与城北的云中河,两河过忻州城后一路向东,奔腾相拥,在定襄境内相继汇入滹沱河,一道注入渤海。古城因依山傍水,又处晋北与太原之交通咽喉,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素称“晋北锁钥”。

忻州古城修建在九龙冈与牧马河之间,又称卧牛城。传说,有一神牛在此出没,到牧马河饮水,并经常卧在那里,曾有部落酋长见此怪牛扰之,使他在河边所养牛马等物不得安宁,欲想治之,可未见任何效果,只好率下属人群及牛马离开这里。还有一南方人懂得风水之学,见牧马河畔及九龙冈这个地方是藏宝之地,便住下来探访,一日忽见神牛到牧马河饮水后在岸边怡然而卧,认为这是一头不同寻常的牛,就想用灵芝草诱之,神牛闻得灵芝草香味,竟着了魔似的乖乖地跟来,这时南方人拿出带有针刺的夹鼻,突然伸手要夹牛的鼻衔,由于操之过急,牛醒悟过来,顿时跃起身躯,挺起犄角,向西顺着坡势竟将几座岗头撞平,一时间地动山摇,黄尘蔽天,神牛也撞断半截右角,长哞一声不知去向,南方人被惊吓得滑落崖沟而死。只因遭此一劫,九龙冈草木枯死,牧马河不再清澈。

相传,忻州古城的选址不仅在当年神牛常卧的地方,而且把城筑成卧牛的形状,称为卧牛城。如此说来,卧牛城与牧马河这一城一水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故事传说,为忻州古城增添了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和乡情浓厚的文化氛围。

忻州城曾建有白鹤观,城内二道坡的一个巷子还称白鹤巷。这些记载白鹤的建筑与地名,足以证明牧马河当时的景观是多么优美迷人。正因如此,明代忻州籍诗人王治,站在西门坡秀容书院六角亭上观望牧马河时,突然诗兴大发,留下了“九龙冈上望晴川,水色悠悠接远天。绝似江南风景好,烟波只欠钓鱼船”的千古名句。

英雄之河

豆罗镇地处忻府区南端、石岭关下、牧马河畔,距市区12.5公里,境内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继穿越,建有豆罗火车站,是忻州市通往太原的咽喉要地,素称“忻州南大门”。

1948年,徐向前司令员指挥的晋中战役,解放了晋中所有地区,阎锡山只剩下了忻县城和太原城,陷入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我晋绥军区六分区的部队在晋中战役末期,又打下了黄寨据点,将忻城之敌与太原分割开来。忻县城成了孤守的死城一座,守敌十分恐慌。敌40师师长曹国栋待在太原城不敢返忻,敌39师师长刘鹏翔连连给阎锡山发报,央求派兵接应回并。

为了解放忻县,为和平解放太原或决胜太原创造条件,我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7月20日,在牧马河畔摆开战场,发起了豆罗截击战。

据《人民日报》报道,此战我军歼灭阎锡山43军暂编39师、保安16团、民卫军等之大部,击毙伪第三专员公署专员朱理、39师副师长贾绍棠及以下官兵400余人,生俘阎太原绥署少将督导员艾子谦、保安16团团长易培聂、忻县伪县长黄士元及以下官兵6776名,缴获大量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至此,1948年7月21日,忻县全境解放。

这一仗,是解放晋北的最后一仗,至此黄寨以北已无敌人,晋北彻底解放,解放太原指日可待。

母亲河牧马河,“参与”和见证了忻县解放这一光荣历史。

文化之河

忻州城外,云中、牧马两河日夜奔流,像一对情侣,热烈拥抱之后共赴滹沱河,这一奇景被曾任忻州知州的清代诗人李之 写进《陀罗山》一诗:“独冲烟雨过陀罗,乱石奔涛见古河。北有云中南牧马,双流合抱入滹沱。”成为对忻州地理描述的经典之作。

“白马山东牧马河,当年铁骑几经过。迄今泽润千塍列,水满长渠陇满禾。”这是清乾隆八年四月,任忻州知州的李之 赞誉牧马河的诗句。

“云中牧马水悠悠,为过岗东合抱流。一入滹沱三水汇,春浇夏灌益忻州。”诗人更是为忻州古城东城门匾额“双流合抱”赋诗一首。

“一入秀容境,先寻野史亭。诗宗持论重,山色系舟青。五代薛云谷,遗踪不可求。大河看牧马,官渡笑浮牛。”这是清代诗人张祥河在《忻州》一诗中对牧马河的描述。

“系舟盘盘连石岭,牧马澄澄倒山影。山光水气相混涵,中有元家旧庐井。雁门一开豺虎场,驾言投迹嵩之阳。青山偃蹇不可将,十年竟堕兵尘黄。”这是宋金时代定襄籍诗人赵元在《题裕之家山图》一诗中的牧马河。

文化名人

文化之河孕育文化名人,牧马河畔的韩岩村,便是杰出诗人元好问的故里。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今忻府区韩岩村人。他从小受文化熏染,七岁时便会作诗,有“神童”之誉,后被北方文宗赵秉文所嘉赏,名震京师,号称“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登进士第,历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元好问是金元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擅作诗、文、词、曲,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遗山乐府》。

韩岩村北,有亭翼然临于高台之上,名曰“野史亭”。元好问晚年在此修史,作诗《野史亭雨夜感兴》,表达自己的艰难处境:“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取。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雨。”野史亭建于元代,六角攒尖顶,亭内正壁有元好问画像石刻,左右各录其生前墨迹。亭北建大厅三间,壁间嵌有元明清以来名人诗文石刻。大厅两侧各建屋宇四间,供凭吊者栖止。亭东西两边门柱上有一副徐继畬题写的楹联,对元好问在诗歌和史学方面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撰述辔龙门涑水憩幽窗疏雨采摭不遗金源一代留文献,诗歌媲山谷东坡值沧海横流宗工无愧风格千秋著典型。”

貂蝉,出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年少时被选入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冠,从此更名为貂蝉。古籍里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貂蝉为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三国演义》中对她更是作了进一步描写和刻画,影响颇大,使其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

貂蝉故里就在牧马河畔的木芝村,木芝村因盛产木耳,原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曾有貂蝉戏台和貂蝉墓,时过境迁渐成废墟,遗址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

现在的貂蝉陵园是在墓地原址重新筑砌的,坐北朝南,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的金文楹联。园内用花墙分隔成南、北两部分,北为陵区,南为展区。南院建貂蝉彩塑馆,再现“貂蝉迎宾”“羞花问世”“祭山惊艳”“落难认父”“拜月铭志”“忧国请缨”“施计除奸”“绣袍寄情”等场面,反映了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的一生。

古河新姿

水是城市的景观要素、经济要素,更是城市的文化要素。忻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用好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城市发展。作为滹沱河的重要支流,牧马河在历史上的生态可圈可点,明代诗人梁瑞霖在诗句中留下了滹沱河的风姿:“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

风沙源、纳污坑、垃圾带,曾经,牧马河的“疮疤”让人扼腕叹息。后花园、发展轴、新空间,如今,牧马河的“蝶变”令人心旷神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忻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牧马河全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高标准打造水清岸绿风光美、和谐繁华产业兴、特色彰显韵味浓、通畅亲水百姓乐的生态河、产业河、文化河、民心河,系统推进河道全域生态治理,着力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牧马河生态公园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忻州、宜居忻州、康养忻州的生态工程,是我市强势推进温泉康养集聚区、温泉康养专业镇、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的又一重大文旅康养项目,是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精品城市的生动实践。

善治理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这是一场关于生态文明的考试,以牧马河为考题,用生态治理作答,人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轨迹、生态理念的升华过程,都被清晰而生动地写在答卷上。建设专班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熟方案,高标准、高品位、高起点规划设计,遵循林为体、水为脉、文为魂,碧水秀林、伴城伴乡的设计理念,坚持河流和两岸统筹、地上和地下结合,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牧马河生态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牧马河生态公园为狭长带状生态湿地公园,园内景观分布在河道两侧,构成“一河两路、三桥五场、六林一塘”,合称为“牧马十八景”。“一河两路”是指牧马河及其两岸蜿蜒堤路,分别命名为“槐荫路”“丁香路”;“三桥五场”指从南到北跨河而建的“抱月、揽星、永丰”三桥以及依河而建的“景贤、好问、九原、永丰、跤乡”五座广场;“六林一塘”为六片原生态树林和一片鱼塘,分别取名为“抚绿听澜、桑榆沐霞、青春飞扬、怡氧自得、朴泽汛芳、雏莺鸣翠”及“映月塘”。牧马河生态公园的建成,有力促进了牧马河流域生态保护、水质提升、河道安全、环境美化的提档升级,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时光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如今的牧马河,已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牧马河绿了两岸,绿色发展成为很多故事的新主题,生态优先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关键词:
编辑:董春艳        责任编辑: 来源:忻州日报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