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文化忻州  
以“长城”为名 共赴一场文旅盛会——写在2024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开幕之际
http://xz.sxgov.cn/  忻州新闻网   2024-07-02 10:38:18


代县雁门王酒堡。 本报记者 张存良摄

本报记者 郝永峰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

在忻州大地上,长城这条巨龙常常“跃身”于连绵的峰峦之间,尽阅历史烟云、时代气象;时而“潜行”于荒原之上,守望精神家园、人间烟火;也偶尔“俯首”向大河,触摸锦绣山水、文明奇观。

忻州是万里长城的重要节点,是全省长城分布最大的地级市,不仅占据了全国的多项第一、唯一、之最,而且在新的时代发展中有着全新叙事:古老的“三关”历久弥新、魅力绽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奔走串联、风光处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城博物馆峥嵘毕现、蔚为壮观……

7月3日,2024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将盛大开启。在历史与时空的交叠中,忻州文旅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年来,忻州文旅在融合发展中高调崛起,不断“破壁出圈”。这背后,是忻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立足山水人文资源优势,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全市转型的新支点,以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文旅产品创新、业态优化、配套完善、服务提质,加快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

这一次,雁门关下,风云聚、龙身舞、宏图现!

以长城的名义掀起旅游新热度

总长度478.59公里、横向跨越13县、纵贯历经12朝……

泱泱忻州,外得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但长城始终是挥毫于这山河文脉间的厚重一笔。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历史不仅将内长城的“外三关”都嵌入忻州大地,还在境内遍布古堡、隘口、关城和军事重镇,构筑起严密的防御体系。

凭关而立,踞城而守。历史上,忻州以长城为屏障,是守护王朝家国的“晋北锁钥”,烽燧燃起,援者云集;忻州也曾以长城为贸易通道,走出了茶马古道、玉石之路。这一“守”一“通”之间,架构起了忻州长城的历史使命,也铺垫下忻州最厚重的人文底色。

文旅兴则城市兴。在文旅市场角逐日渐激烈的今天,坐拥厚重文化和神奇山水的忻州如何突围?2023年的一场盛会指明了答案——长城。

2023年7月31日,一场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盛会——“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暨山西·忻州长城文化旅游季”精彩开幕,忻州以长城的名义向国内外游客隆重发出邀请函。随之而来的是:“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上演百家争鸣、巅峰对话;“相约忻州开启晋冀康养之旅”文旅推介会上强强联手、资源互补;“夏养山西 相约忻州”全国百名旅行商走进忻州踩线活动分头并进、一路生花;“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抖音短视频大赛火热举办、点燃激情……一系列展现忻州长城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内涵,承载忻州对外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盛情的活动持续上演。

一朝盛会天下知。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四方宾客领略了忻州长城独特的魅力,也激活了忻州人对长城的强烈自豪感。市长城学会会长杨峻峰就用“十大收获”盛赞活动,期待忻州长城绽放更大魅力。

盛会的力量还可以在数据中体现。去年7月以来,雁门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6.93万人次,同比增长95.5%;老牛湾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38万人次,同比增长48.1%。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为进一步讲好忻州长城故事,忻州再次以“长城”的名义发出邀约——“在忻州 遇见壮美中国”2024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将于7月3日在雁门关景区盛大开幕。随之而来的是智库圆桌会、超级越野跑等100余项配套活动,忻州长城将再次闪耀东方。

秦时明月汉时关。3000多年前,周穆王驾长车巡游疆土,登临雁门关,开“旅游”先河;如今这座古关再展旌旗、再舒双翼,与忻州长城一道广邀游客开启一趟全新旅途。

以守护的姿态焕发古老文物新生机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代县县城北的雁门山中,雁门关长城跨越千年时光蜿蜒而来,在持续不断的保护和文旅开发中,正在重现磅礴沧桑之美。

恢弘大气的寺庙建筑群、精美绝伦的壁画、绵延千里的古老长城……忻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42个点,千年风韵随处可见,历史文脉触手可及。如何将厚重灿烂的文明积淀做深、做透、做活,让古老的文化迎来新生机?忻州正在保护和利用中“活化”文化资源,解码文化宝藏。

市委书记朱晓东在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忻州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探索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路径模式,加强文物资源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青山上,古道边,历代古长城遗址岿然屹立,背后是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和一代又一代长城人的接力守护。出台《忻州市长城保护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等多部法规文件;将境内长城全部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聘请589名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日常巡查。青年志愿者手持垃圾袋、抹布等劳动工具,徒步捡拾长城脚下的白色垃圾、烟头等。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讲好长城故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长城,甘当忻州长城的保护员、宣传员。

除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做好安全防护外,忻州还着力创新长城遗产传承的方式和场景,努力让长城遗产可观、可感、可用。

雁门关景区在把烫画、刺绣、布艺等非遗文化搬进景区的同时深挖雁门关文化,推出“寻找雁门英雄”打卡活动,打造雁门长城新IP,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宁武县对宁化古城既注重“形”的保护,又突出“神”的传承。从“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保护传统民居、改善居住环境,到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正融为一体,擦亮人们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

偏关水泉营古堡与水泉战备地道在红门口“携手”。当地对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战备地道三部分进行整体打造,建成了集红色旅游、边塞军事历史风情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忻州古城创新游览模式,通过开展快闪巡游、古玩市集等活动,开启“青春修炼计划”,让千年古城焕发出青春活力。

让古老长城“活”起来讲述新故事的还有对国家战略的践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老牛湾——丫角山核心展示园扎实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将沿途景点“串珠成链”,忻州古城西侧长城博物馆拔地而起,再为魅力忻州增添厚重底色。

随着长城文化的深度赋能,忻州长城沿线各地都在积极挖掘这座巨大文化“富矿”,创新推进长城与体育、长城与文艺、长城与产业、长城与乡村振兴等的深度融合。

代县不仅让一系列体育赛事在长城脚下落地,还将“代州黄酒专业镇”建设的高地建在雁门关下;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偏关县老牛湾村,紧紧捧住长城、黄河两大“聚宝盆”,让文旅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忻州古城和芦芽山联袂互动,开启“长城两边是故乡”忻州古城——芦芽山拉力赛,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文脉悠远,与古为新。现在,忻州正用一次次长城旅游季赋予长城新的文化内涵、激发长城新的时代活力。

以品牌的张力释放文旅产业新动能

2023年,全市景区接待游客2647.1万人次,门票收入7.84亿元,经营收入14.89亿元,其中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老牛湾、忻州古城5个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27.2万人次、门票(经营)收入10.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68%、154.57%。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藏着忻州文旅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长城。无论是佛国胜景还是大河奇观,无论是山水形胜还是千年古城,无不在长城的奔走串联里一脉相承。

“长城是忻州的骄傲,是忻州的珍宝,也是忻州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增强忻州文化魅力、提升全域旅游影响力的亮丽名片。”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的发言更见长城之于忻州意义非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出圈”的背后是忻州持续推动文旅品牌塑造的孜孜不倦。连续召开代州黄酒文化节,冠名“雁门关号”动车组列车,成功举办全省第六次旅发大会、第二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忻州·五台山”旅游促进大会、中国“万年冰洞·世界奇观”高层论坛等活动,“殊胜天地间·自在五台山”“清凉自在地·康养云中河”等品牌矩阵效应不断扩大。去年全市新评定3A级旅游景区7家、2A级旅游景区4家,实现A级以上景区县域全覆盖。云中河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岢岚宋家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文旅部“四季村晚”示范点;五台山慧养文化旅游片区建设被列为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重要内容;忻府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忻州古城景区获评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偏关县乾坤湾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文旅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彰显,并强劲推动文旅产业迸发活力。我市全方位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现已形成“文旅+农业”“文旅+研学”“文旅+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局面。研学游、自驾游、康养游、体育游、演唱会、文旅展会等业态也在不断丰富。

这一次,汲取了千年文化养分和时代发展力量,“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也势必再次丰富忻州文旅的故事。

览云月、历沧桑、经兴衰,历史中这段古老长城厚植家国情怀,写尽千古风流;起新程、绽芳华、向未来,此刻这段长城正以一种全新姿态续写时代传奇!

盛会在即,忻州向广大游客发出诚挚邀请,共享这场盛世长城的文旅盛会。


关键词:
编辑:董春艳        责任编辑: 来源:忻州日报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