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棚蔬菜收获的时节,走进繁峙县南关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个个大棚整齐划一,棚内温暖如春、绿意盎然,黄瓜、西葫芦等蔬菜长势喜人,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 “我种了两个大棚,一棚黄瓜能收个两万多斤,西葫芦能收个一万五千斤,总的算下来,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挺好的。”南关村大棚种植户王培文看着丰收的蔬菜满脸喜悦。 过去的南关村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种植玉米,靠天吃饭。2012年,该村开始发展大棚种植产业,逐步形成种植规模,生产的黄瓜等蔬菜颇有名气。目前该村共有36户100多人参与大棚种植业,共建成蔬菜大棚80多座。在自然条件下,蔬菜每年只能种一茬。大棚种植,每年可以种两茬甚至三茬。该村正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靠大棚种植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扩展增收渠道,南关村探索出了“企业联村、产业联户”的发展模式,在原有种植黄瓜的基础上,依托滹源大杏加工基地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庭院经济,在山西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及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以订单形式种植西红柿新品种,去年产量达20万斤,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还带动村里低收入人群8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下一步,我们准备规划建设一座综合农贸市场,占地约10亩,能够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南关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勇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繁峙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采用“种植+加工+品牌”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为1374亩,其中大棚200亩、连栋温室14亩、日光温室1160亩,主要种植蔬菜、果树和食用菌等作物,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繁峙县设施农业已由农户自发分散的经营状态进入到大规模、有组织、多形式的实际推广应用阶段,生产领域由蔬菜种植向林果业、特色种植业等方向延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生产,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设施农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乡村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很多村经济发展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乡村环境,将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修缮、美化、亮化,并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风貌得到很大改观,乡村振兴的脚步越走越快。”繁峙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保国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