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新闻政务要闻地市快讯行业动态
忻州宣传宣传动态理论学习文明创建
文化忻州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忻州书吧
忻州人物人物春秋时代英才点亮忻州
国际国内忻州概况旅游快报景点推荐
走遍忻州名山雄关温泉度假红色景点
网信工作名城风采民情民俗特产美食
忻州视频映像忻州政策法规社科研究
重点工程特别关注忻州网事
忻州公安忻州万象忻州教育
专题报道忻州农村忻州卫生
忻州民生忻州食药旅游服务
忻州网群: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星期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聚焦  
《砥砺奋斗·习近平为他们点赞》系列报道
http://xz.sxgov.cn/  忻州新闻网   2021-10-03 09:52:58

杨永良:匠心点亮“小康梦”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人民网推出“砥砺奋斗·习近平为他们点赞”系列报道,生动讲述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激励全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如何用一根根彩色纱线织出通往美好生活的人文画卷?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加牙村“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习所,杨永良的藏毯织架上面,一张蓝色定制毯即将完工。

纺、染、绘、编,彩色的纱线穿梭成织,一块精美的藏毯需要经过多道繁复的工序,在匠人手中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在青藏高原,编织藏毯已有千年历史。59岁的杨永良是家族第七代织毯传人,从小学徒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永良投身藏毯技艺传承,一颗守护传统文化技艺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

2021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总书记勉励杨永良。

历经千年,通过代代相传、改进创新,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这项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匠心和初心的守护中,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2021年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传承,让非遗“活”起来

“老一辈人留下的手艺,没有亏待我,我更不能丢。”

从15岁开始,杨永良便能独立完成从捻线、采集染色织物、染色线、放线到各种图案织造等一整套工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杨永良和加牙藏毯都经历过坎坷。

“随着山东、河北的大织机来到西宁,手工织毯的技艺慢慢被放弃,村里人只想着种地打工养家糊口,织架不是被劈了当柴烧就是砸了卖废铁。”杨永良说。

农忙时照顾庄稼,农闲时编织地毯,杨永良选择了坚持。“心里还是放不下毯子,回来守着这点手艺是必然。”

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习所建立……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逐渐迎来了“春天”。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关心藏毯保护传承情况并同自己交流的情景,杨永良备受鼓舞,“希望以后的藏毯编织培训班会有更多的学员”。

早几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到藏毯文化传承的队伍里,一度成为杨永良心头的揪心事儿,“今年区上举办了两期加牙藏毯编织培训班,愿意学的人比以前多了”。

这些年,杨永良积极参加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交流会、非遗展,到大工厂担任技术顾问,就是为了最朴素的心愿:让更多人了解学习这门手艺并传承下去。

一针一线、一颗初心、一生坚守,越来越多像杨永良这样的传承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砥砺奋斗、弦歌不辍。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如是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健全国家、省、市、县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一项项举措为文化的承继提供了有效路径。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薪火相传的匠人故事中,非遗不再被遗忘,带着洗尽铅华的光彩,历久弥新、愈发香醇,无声细述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2021年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门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转型,让发展“动”起来

一块藏毯,拉动起就业的链条。

经历大机器生产和手工编织十几年的市场磨合,传统的加牙藏毯已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技艺“进化”,让文化走得更远——

为传承好加牙藏毯,杨永良没少在创新方面下功夫,图案创新就是其中重要一项。传统的回字纹、花草等图案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胆的配色、各式的规格、多样的用途……在杨永良看来,守正创新才是让传统技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良方。

“这几年,我们加牙藏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不少游客还会专程来订购。”订单越来越多,杨永良也越来越忙。

铁梳子拍打纺纱的声音密密麻麻,拍打出了厚实的藏毯,也拍打出了杨永良坚守和传承技艺的信心。

工艺“进化”,让文化走得更广——

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公司厂房上写着醒目的一行字——打造世界一流藏毯生产基地。

总书记来到这里时,杨永良正在手把手给身边的徒弟教学。杨永良的徒弟高文兰是公司的第一批员工,既传承了传统手工编织的藏毯织造技艺,又是大工厂产业化的技术负责人。

从一片荒地,到现代化生产线,公司引进了国际一流的高速电子提花织机、精微控制剪毛机等设备,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藏毯是我们藏族一个很有特色的产业,你们企业在这个领域打出了品牌,很好地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契合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习近平这样点赞藏毯的传承与转型。

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在日臻成熟的转型探索中,文化资源逐渐变成文化财富。

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为任务,在文化振兴的步伐中,传统工艺与当代工业相互碰撞,增强传承后劲,书写下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新篇章,激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融合,让文化“火”起来

“现在订单多多了,我把订单分给其他村民做,我给开工资。”杨永良胸有成竹地说。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进来,文化技艺不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而是推动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如今,从文化转型到文化赋能,“非遗+文创”“非遗+文旅”等创新项目不断涌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互衔接,让“火”起来的文化发展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从方向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机制上,将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十三五”以来,有关部门支持各地设立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家,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

——从重点上,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我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共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关切国内文化保护,瞩目文化产业出口,近年来,创新“出圈”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与桥梁。

9月28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文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延续了民族文化血脉,凝聚了民族精神,点亮了人们的小康生活。

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把握时代的脉搏,传统文化正在历史文明中不断刻下新的印记、见证着不朽传奇。

关键词:
编辑: 姜晋峰      责任编辑: 姜晋峰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图片 更多>>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中国共产党忻州市第五次 ... 市第五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议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搬迁 ... 中共忻州市第四届委员会 ... 我市收听收看省黄河流域 ... 
   
刘奇葆率调研组在我省调研 郑连生朱晓东与格力电器 ...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 
新闻聚焦 更多>>  
印像忻州 更多>>  
   
悦读忻州:诗里诗外情正浓 原平市民在年货市场挑选 ... 原平弓家庄村刘建年家西 ... 
   
五寨回收秸秆保护生态环 ... 数只黑鹳在云中河景区涉 ... 定襄县河边镇村民晾晒玉米 
   
五台县东雷乡扶贫“张杂 ... 忻府区南张村村民种植辣 ... 偏关县隆重庆祝2020年“ ... 
忻州新闻 更多>>  
友情链接  
   
主管: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忻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0-3026833 3309576    QQ:379022001
地址:忻州市长征街21号市委大院    邮编:034000    邮箱:379022001@qq.com    xww88@qq.com    技术支持:黄河新闻网
本网由忻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新网备140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