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广弘2018年作品
文学,注入或是植入其以灵魂,都不够表达真谛。艺术,就其原质而言,都是灵魂绽放的花朵——不是散文、小说和诗歌,以至音乐、绘画,留住了时光、留住了人们的记忆;而是灵魂的艺术,留住了承载,从而留住了生活、留住了历史和文化。
米广弘,山西忻州人,知名文化学者,统战理论研究员。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全国两会特约作者;北京冬奥会特邀记者;影视剧顾问;在各大央媒都有个人上乘作品。他走遍全球,把国外的一手见闻通过《环球时报—环球网》告诉了国内,还在《公共外交季刊》上以外交观察员的身份撰写评论。全部文体驾轻就熟,多篇入选教材。再抛开他电视节目主持人、舞者、作家等头衔,仅品读他的文旅散文《一号 旅游公路:连通黄河的“诗与远方”》,直击现场《感受全国政协委员的一天》,《冬奥测试见证场馆华丽变身》纪实等,仿佛触摸了一脉跳动的灵魂;品读他的小说《痴儿》《镖人》《傲视遮天》,诗歌《再激黄河排诗浪》等,仿佛看到了一羽飞翔的灵魂;品读他的《米广弘访谈录》,书法飞白书、手绘美术《腊梅》,歌词《我爱你忻州》等,仿佛听到了一个歌唱的灵魂。
文人灵魂所系,在于全身心歌唱大地,就像太阳歌唱山川和河流,夜晚歌唱月亮和甜梦,就像夏天歌唱麦穗、秋日歌唱丰收、冬季歌唱冰雪,就像春雨歌唱花朵蝴蝶燕子,就像惠风大地歌唱万物的欢乐悲伤。
人格多姿,“魂格”多彩。聚一束灵魂之光,空灵是他文魂飞动的翅膀,是更高艺术层面的留白。因空而灵,由灵生空,心境空灵,禅意自现。但见空山新雨、空船载月、明月照松、清泉流石;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一节绿竹,吹不出曲调,唯掏空内容,方可笛音烂漫。把眼睛闭住,屏蔽所有打扰,包括拒绝即使一丝光线的流照,静静地品读他,会发现,原来生命就是一首诗,以至生活与人生都是一首空灵的诗。空灵是生命的翅膀,生命空灵,就会带动生活与人生飞翔。
收回飘远的视线,再说他的诗歌。即使工笔画、即使“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也要写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意”,无论思想内容多么深刻、厚重,落在文艺层面也一定是承受之轻。事实上,所有门类的学科,都需要深入浅出,呈现“轻盈态”与“飞动感”。一如他担任发言人时的举重若轻。
概念抑或意象,这里要说的是:意象,是灵魂的语言,且是静夜独白。走在艺术花径上的人,是另类版本的翻译家,将一个个苍白的概念,翻译成一个个有血有肉、多愁善感的意象。大道至简。其实,意象即是文人将映入眼帘的自然物像兑之以主观思想情感的原料,在形象思维的火焰里,熔炼出的一颗闪耀着丰富光色的彩球,它以多棱面、多视像的特效,为读者提供无限审美可能。
欣赏米广弘的任一作品,其飘洒而空灵,富有内在张力。游历世界,记录大美。文风优美,角度新颖、文章大开大合,正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提出了理论创作和文章四诀写作法,让实践与理论并行,学术贡献不可磨灭。
发自灵魂的声音,一定会激荡灵魂的回响。集中读了米广弘数百篇各类作品,触发了太多的联想。特别是他的访谈录,与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来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作品是灵魂深处流泻出来的,自然会温润读者的心灵;也有少量作品似乎写得急促了一些、疏忽了一些什么,在这里说出来,基于一种相信——米广弘在未来辽阔的文艺原野上,登高远望,精细耕作,会不断收获“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