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梯度培育管理体系。在清晰的发展赛道中,优质中小企业正向上拔节生长。
普惠服务与精准服务相结合
只要轻轻一按,几百米深的井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就可以自动完成支护、移架、推溜等一系列操作,割煤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这项长期由国外垄断的技术,最终被太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攻克,一家名叫向明智控的科技型小企业也由此诞生。从科研成果转化到进行精密加工生产,再到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向明智控走出一条良性发展道路,也让自己从年产值千万元的小企业成长为年产值2.3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了让更多像向明智控这样的优质中小企业有更加清晰的发展路径,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暂行办法》)。参照《暂行办法》,山西日前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下简称《实施细则》),给予优质中小企业一系列培育扶持措施,包括: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优质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队伍;着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等。
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宋宏介绍,《实施细则》还创新提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免费评估,鼓励银行、保险、担保、评估等机构加强合作,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后劲;鼓励大型企业将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真正实现融通创新发展;通过普惠服务与精准服务相结合,着力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准度和响应速度,增强企业获得感。
推动“小巨人”企业上云上链上市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搭建起了中小企业成长的金字塔。
这三个梯度是怎么划分的?又如何评定和认证?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李玉强介绍,根据《实施细则》,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呈递增关系。比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求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内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更高,要求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亿元以上,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3%,或者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此外,《实施细则》对三个梯度企业的创新能力、专业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排头兵、佼佼者。2022年工信部发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中,山西有40家企业上榜。这些企业中,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所占数量最多,共有5家,其次是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如何让这些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玉强强调,一定要以产业集群思维或者供应链思维来推动企业发展,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云,走数字化发展道路,在产业链上集群发展,最终实现上市目标。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作为中小企业培育和成长的沃土,深圳形成了完备的中小企业梯度成长机制。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企业“免申即享”政策红包。构建“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模式,大中小企业配套成串的产业链条,搭建起深圳制造业发展的骨架。建立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鼓励上市企业并购重组,预计2025年深圳市境内外上市企业将突破600家。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打造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致力于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满足长三角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引进各类优秀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创板上市服务。
借鉴深圳、上海,山西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过程中,如何浇水施肥,让一棵棵幼苗也能长成参天大树?李玉强表示,将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成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上市企业,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他认为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服务基地,其次要有专业化服务机构,还要有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形成成熟的培育机制,针对每个企业实行单独诊脉,一企一策,这样才能把培育工作做好。
宋宏告诉记者,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协会下设20个专委会,政策咨询是重要功能之一。协会同时还搭建平台,组织一些成功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进行融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在大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之下,获得长足发展。
沿着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路线图,我省广大中小企业必将在更好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