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心,文化润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公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经专家认真遴选,确定51个案例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我省晋城市阳城县“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传承乡村文脉”成功入选。 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物质精神文化成果,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目标,重在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现实需要。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是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命题。这些典型案例涵盖了制度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与社会化等多个方面,展示了近年来各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为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当前,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要传承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间歌舞、传统体育比赛等民族民俗活动,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强化农村文化认同。 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要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强化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的“造血”能力,逐步推动分馆从“向基层送文化”向“在基层种文化”转变。注重以“人”为中心的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才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
编辑: 姜晋峰 责任编辑: 姜晋峰 |
来源: 山西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