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医学诊断技术应运而生,我们在生病后可通过医学检查实现对疾病类型的准确诊断,并通过有效治疗实现对疾病的控制与缓解,核磁共振便是现阶段在医院诊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诊断技术,但由于核磁共振名字中所含有的“核”字,常常被不少人误解,这里的“核”是福岛核电站泄露出来的那个“核”?与“核辐射“、“核反应”、“原子弹爆炸”有关系吗?不少人对于核磁共振安全性存在较多顾虑。
一、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这里的“核”其实是氢质子核,也就是咱们体内水分子的组成成份。核磁共振就是利用人体内水的比例,氢质子核含量多的特点进行成像的。为了减少误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防止谈“核”色变,全球专家共识已把“核磁共振”中的“核”去掉了,同意称之为“磁共振“啦!它的检查原理是将人体放入一个强磁场中磁化,梯度场空间定位后,发射射频脉冲激励氢质子产生共振,在驰豫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计算机转换,形成MRI图像。
二、核磁共振检查对人体有无危害?
简单形象地理解就是我们躺在一块巨大的磁铁中,让体内的氢原子一起摇摆舞动了一会。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主要应用的是特殊磁场环境,不属于电离辐射,全程无X射线,因此没有辐射危险,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实际诊断中,医生可以通过对病人图像资料的整体分析、评估,实现对各类脏器肿瘤、脏器血运情况、骨折、软组织挫伤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诊断,故核磁共振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五官科疾病、胸腔内脏器疾病、腹腔内脏器疾病中均有较好的诊断应用效果。小到刚出生的婴儿,大到百岁的老人都可以放心的进行MRI检查,故核磁共振安全性是极高的。
三、做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在了解了核磁共振安全性之后,就需要对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确保核磁共振检查的有效开展。
首先,由于核磁共振检查需在特定磁场环境中进行,当然会有它的“天然克星”:金属物品。所以做检查前,MRI的工作人员会强烈提醒;“请把随身携带的手机、磁卡(银行卡)、皮带、打火机、硬币、手表、电子耳蜗等任何金属物品全部取下来,不能带入检查室。”因为磁共振设备不管开机与否,都有磁场存在,磁场力量很大,连轮椅、检查床都可以被轻松吸附!你要是带着金属物品、电子产品进入磁共振检查室,造成人员受伤和设备损坏就麻烦啦!还有就是,金属物质会产生伪影,影像成像质量,换句话说,就是照出来的片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假象,医生要是按照这些假象做出诊断,那那那你就惨了……其次,由于核磁共振检查时,检查环境较为密闭,少数病人可出现紧张情绪,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应积极服从医生指导,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慌乱。妊娠三个月及以上、癫痫发作、体内有固定金属支架、避孕环、心脏金属瓣膜等,需做好风险评估、成像效果预估,权衡利弊,慎重选择。最后,在核磁共振检查前,告知病人诊断期间出现的噪音环境、体表发热等为正常现象,避免病人在出现上述情况后,活动肢体,影响核磁共振成像效果。
除上述基础核磁共振检查管理措施外,还需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加强对受检人员进行完善的核磁共振检查健康知识教育,如根据患者不同检查类型进行体位摆放、检查前准备及检查完后注意事项介绍,使其进一步明确核磁共振检查需求。同时,可在该时间段内通过对患者具体问题的具体解答,强化心理干预效果,进一步稳定受检人员情绪,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忻州市人民医院 韩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