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工型马铃薯产业成长之路
一种作物就是一方水土的代言,就像土豆之于五寨。 在五寨风味的烩菜中,土豆是名副其实的灵魂。丰年当菜,灾年当粮。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五谷不收也无患,还有咱的二亩山药蛋。”这“二亩山药蛋”,藏着乡亲们细细密密的辛劳和殷殷希望。 山西农业之长在于“特”,山西农业出路在于“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强调:“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21年12月,我省出台《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提出紧紧围绕品种创新、技术革命、加工升级、品牌打造、经营主体培育五大行动,2022年建设10万亩加工型马铃薯基地,到2025年建设30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同时培育引进一批加工型新品种,推广一批新技术,培育一支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形成机制灵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供销机制,推动山西迈入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第一方阵。 当寻常土豆被赋予“加工型马铃薯”的内涵,五寨土豆就实现了华丽蜕变,走在了全省“土豆闹革命”的前列。“五寨马铃薯”荣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在以一种剧烈的方式改变着五寨县农业的发展史。
薯之利——“机田证”一体化推进下的富民之路
五寨县小河头镇小河头村的乡亲们虽然并不十分了解“加工型马铃薯”与自己千百年来种的土豆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受了益,因为他们村处于加工型马铃薯基地的核心。 秋高气爽的日子,正是马铃薯的收获时节。村边地头,随时能听到机器的欢快轰鸣声,随处能看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9月28日,记者见到小河头村村民徐效存的时候,他正在一条收获线上拣土豆:“我的20亩土地流转给了蓝顿旭美公司,流转费是800元每亩。现在我在公司打工,一个月能挣4500元,一年能干6个月。加上流转费,一年大概能收入5万多元。以前自己种玉米,每亩地的收入一年不到800元,20亩地也就是1万多元。” 对于徐效存来说,“在公司上班”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前自己种地的时候,没有什么规划,靠天吃饭,年景不好的时候还赔钱。现在有公司保底,旱涝保收。 小河头村村民李美小今年64岁,也和徐效存做了同样的选择:“我这把年纪了,在公司也学会了科学种田。公司组织我们参加分季节培训,怎样施肥浇水、防虫除草,参加完培训心里就有底了。” 不光有流转土地的收入,还有打工收入,比原来挣得多,村里的妇女也能在生产线上拣薯、切薯,这是马铃薯基地周边村民的普遍感受。他们的受益之路有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的原因。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是传统的农业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古就有“米粮川”的称号,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0万亩,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种植方式影响,种植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与此同时,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我省一家以马铃薯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不足,省内基地没有建立起来,从2019年开始在多地试验失败。 产业发展需求与原料供应需求相遇,一拍即合。他们选择了“加工型马铃薯”这个项目。 据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二级研究员、省农业农村厅马铃薯专家团队队长阎会平介绍,加工型马铃薯就是经过一系列育种、筛选、脱毒、扩繁后,可规模化、机械化、程序化进行田间种植,具备综合加工和深加工专用生产原料属性的马铃薯。行业内对其有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要求淀粉含量在19.9%以上;还原糖含量在0.3%以下;薯型为长椭圆形或者长形,长度不得低于6厘米,宽度不得低于3厘米;单薯重120克以上。其深加工的主食产品多达300余种。1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相当于5万亩常规薯、2万亩玉米、3万亩小麦的产出效益,亩均产值达到7000元以上。 2020年12月,五寨县与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谋划合作建设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示范基地。2021年,五寨县集中连片流转土地3万亩。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队包联”工作组进驻五寨,推行“政府+公司自筹”模式,抓住“机”“田”“证”三大核心要素,按照生产全程机械化、农田建设标准化、农艺技术集成化、职业技能持证化、管理服务信息化要求,变传统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为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变传统鲜食型品种为现代加工型品种,变一家一户种植为公司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变广种薄收为机械化垄作水肥一体化栽培,形成了“1+1+1>3”的叠加效应。当年,3万亩加工型马铃薯大获成功,实现了农户、村集体、企业等多方共赢。五寨县委书记刘志成说:“2021年经测产,我县加工型马铃薯亩产最高6.47吨,创山西马铃薯单产纪录,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5吨,较传统种植增效3倍以上。” 两年来,五寨县不断提升装备优势,先后为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配套了专业大型农机具219台(套),为大型拖拉机加装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实现了数字农机和智慧农机。依托全县1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和农事服务中心,通过统一培训、统一作业、统一采购、统一育苗、统一调配、统一维修方式,实现了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 同时,投入2.59亿元,配套完善了“田、水、电、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完成了6万亩耕地提质升级改造,其中平整土地和土壤改良20269亩,新建和维修渠道51.13千米,铺设地下供水管网464千米,新建和迁改高压线路76千米,铺设地埋电缆120千米,新建和改造田间生产道路17.3公里…… 五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峰斌介绍说,加工型马铃薯种植与传统马铃薯种植区别很大,为了保证种植成功,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综合技术服务模式,发放种植手册和技术方案,要求种植户按照种植进度认真填写种植日志,并上传至技术服务交流群,便于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土豆的关键生长期,省市县专家团队联合包乡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送技术送政策送信息,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产业难题。 通过各种培训,基地周边的农民长了见识、长了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的农民不仅获得了证书,还被优先推荐到马铃薯基地务工,先后有317人形成了与基地的长期劳务关系,走上了农民职业化的道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人才。 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薛村波负责加工型马铃薯项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户均18亩承包地测算,每亩每年土地流转费800元,仅此一项农民收入可达14400元。打工收入长期工每月4500元,短期工平均每天收入140元,农机手每天收入200元,还有切薯等计件务工机会。项目区涉地农民年人均增收达5395元,增长78%。2021年通过土地出租、劳务输出等方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增收50万元。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基地为保护地力,实施“马铃薯、谷子、甜糯玉米”科学轮作倒茬。2021年,基地内倒茬玉米亩产700多公斤,增产150公斤左右;倒茬谷子亩产600多公斤,增产200公斤左右。小河头村村民徐荣生今年56岁,家里的20亩地今年倒茬种玉米,他直言“现在家里的收入挺好,是最好活的时候”。家里4口人,儿女都结了婚,自己在公司的水电组,负责维修管道电路,属于技术工,一个月挣4700元,比土豆组的工人多挣200元。妻子在收获平台上拣土豆,一天120元,晚上加班的话,每小时15元。 有了2021年的成功示范后,今年五寨县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加工型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涵盖4个乡镇23个村5054户,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绿色化特征更加明显。全省加工型马铃薯种植规模发展到10.64万亩,种植区域由1个县扩大到8个市11个县。
薯之变——蓝顿旭美公司的全产业链水平提升之路
薯片、薯条、薯饼,脆皮系列、经典系列,保健品、面膜等,走进位于太原市阳曲县的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展示厅,各种产品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马铃薯做不到。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21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620亿元,同比增长20%,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马铃薯种子研发培育、规模化种植、物流仓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紧紧抓住我省布局“‘十四五’农业现代化十大产业集群”的机会,将企业发展的触角延伸到马铃薯全产业链。 公司全套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其中薯饼成型设备、速冻设备、包装设备等均拥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公司产品基本覆盖世界马铃薯加工制品的全部品类,是美国百事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每年生产的薯条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占有很高的国内市场份额。 运用多年深耕马铃薯行业的原料和科技优势,在原有食品产业基础上,公司还拓展生物医药、护肤、保健等多元业态,精粹马铃薯精华,将马铃薯“吃干榨净”,真正做到将马铃薯产品功能最大化。公司使用新鲜的马铃薯制作的薯粉,采用特殊生产工艺,极大地保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还原马铃薯的天然风味,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糖分、低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原料,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多年来,蓝顿旭美公司通过在山西、内蒙古等多地建设现代化种植农场,广泛种植现代加工型马铃薯,从整地到收获配置成套从美国和欧洲进口的大型设备,严格执行标准化及现代化的田间管理模式,亩产从2000公斤提高至5000公斤,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率。 9月28日,在五寨县马铃薯基地,7条机械收获线、5个装车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收获,蓝顿旭美公司副总裁侯青海异常忙碌:“我们这一条机械线上有20多个人,一条收获线一天能收150亩左右;人工收获线一条有50多个人,一天能收40亩—50亩。周围村里的人几乎都可以到公司上班,不过是工种不一样,挣钱多少不一样,农机手每个月能挣6000元—7000元。” “我们的土豆都是按照专家教的方法种的,产量高、个头大、品质好,今年的亩产量也有6吨,大家都特别欢喜。”小河头村村民张效文开心得合不拢嘴。 申龙就是张效文口中的专家之一。9月28日,在安子村基地,蓝顿旭美公司专职农艺师申龙一铲子铲起一株土豆苗让记者看,记者数了数,在这株苗下面一共有21个土豆。申龙说:“一个土豆平均有5两重,亩产六七吨不是梦。” 像申龙这样的农艺师,蓝顿旭美公司有四五个,他们常年驻扎基地,负责马铃薯每个阶段的技术指导,每个人负责1万多亩,他说,“加工型马铃薯对种植的技术要求特别高,比如种植条件、种薯、播种深度、中耕起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按科学方法操作,就会影响后期的产量。”“今年的土豆经历了前期高温、后期低温寡照等磨难,前期秧子长得挺好,后期雨水有点偏多,但总的来说还是丰收的。” 目前,五寨基地的6万亩马铃薯已经全部收获完毕。但是,对于蓝顿旭美公司来说,这些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公司从荷兰引进先进的储存设备,智能储存库一次性可贮存15万吨马铃薯,是世界最先进的智能贮存库之一,采用最新PLC控制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监控与科学调节,能最大程度保证马铃薯在储存过程中还原糖、干物质、水分等的稳定性。 “因为我们的加工需求比较大,每年冬季库里贮存的马铃薯只够半年的加工量,企业还无法实现原料的稳定供应,每年七八月份,旧薯已经用完,新薯还没有下来,就面临原料短缺,导致公司的生产和储藏能力不能全面发挥。”侯青海介绍说。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兼具经济作物和粮食的特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权威专家估算,实施主粮化开发,未来10年中国马铃薯产量将新增520亿斤(折粮),平均亩产将达到3000斤,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和消费将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品。250克的新鲜马铃薯,能产生100多千卡热量,提供一人一昼夜所需的维生素。相比大米、面粉,马铃薯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富含谷类缺少的赖氨酸;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与谷类相比,马铃薯热量更低、饱腹感强,有利于减少脂肪摄入,可预防肥胖及肥胖引起的各种慢性病。马铃薯还是典型的高钾低钠食物,钾的含量是大米的10倍以上,对于稳定血压有一定的帮助。此外,马铃薯是高膳食纤维食物,口感又比杂粮好,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及预防结石。在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的今天,这些功效都非常抢眼。 “今年的土豆行情特别好,土豆还没从地里收获,买家的电话就来了,我和甘肃亚圣大有公司、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价格从每吨1300元到1620元不等,从地头就拉走了,省了储存和运输的费用。”说起今年的土豆行情,朔州市新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脸上乐开了花。 张兰峰是岚县岚城镇岚城村人,也是康捷种养合作社的理事长,今年种着2000亩的“麦肯一号”和“大西洋”,收获后一部分卖给了蓝顿旭美公司,一部分“麦肯一号”以每吨1150元的地头价卖给了甘肃全粉厂,他说明年还打算种2000亩。 不仅我省,今年在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马铃薯的行情都特别好。据海关总署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4月—7月,我国鲜土豆出口数量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从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土豆主产区收购情况来看,今年参与土豆收储的客商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价格也略有提升。特别是陕西榆林和内蒙古多伦土豆产区,由于土豆质量普遍较好,平均成交价格处于近两年来的高位。 旺盛的市场需求意味着马铃薯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薯之源——从原原种到原种再到种薯的繁育之路
秋日的右玉,天高云淡、黄叶翻飞,塞上绿洲灵动迷人。右玉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全县土地多为细沙壤土,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生产的土豆皮光色鲜、干物质含量高,既沙又绵,这里布局着我省5000亩加工型马铃薯种薯基地。 按照《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安排今年在右玉县建设加工型马铃薯种薯基地5000亩,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1.5万吨,可辐射种植面积10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及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年带动地方及农户增收1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右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蔚瀚介绍说,今年的5000亩原种基地由神农科技集团山西省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2000亩,右玉县丰华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2000亩,右玉县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1000亩。 马铃薯以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加工型马铃薯如果连年种植,部分株系就会感染常规病毒,在种植中病毒会在植株体内增殖,并通过输导组织运转积累到新生块茎中。如果用感染病毒的块茎作种薯,就会一代代传播下去,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到加工薯的质量和产量,使品种失去原有的生产潜力。 为了选出优质的加工型马铃薯种源,就要对现有的退化品种进行脱毒。而马铃薯的脱毒过程需要两到三年。山西省薯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马铃薯脱毒、脱毒种薯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进行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是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山西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还承担着我省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山西马铃薯”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的任务,公司总经理王瑞霞给记者讲述了一颗马铃薯种薯的繁育之路。 马铃薯“种子的种子”被称为原原种,但是绝大多数原原种并不是种在土里的,而是靠无土栽培。因为无土栽培的方式可以让原原种免受土壤中病害的影响。首先要选择优异的薯块,在200微米—300微米的显微镜下进行茎尖剥离,同时剥20个—30个株系。刚剥出来的小芽是一个比小米粒还要小的小点点,肉眼几乎看不见。科研人员将“小点点们”放在无菌的试管里进行前期培育,等它长成一寸高的瓶苗,再对它进行病毒检测,病毒检测合格后才对它进行基础扩繁,扩繁后再放到无菌环境中繁育成原原种。然后,这些原原种会被移栽或扦插到地里,出来的产品和原来的品种进行对比,如果性状上表现一致,才算完成了种源的脱毒复壮过程。如果不一致,那上述过程就需要再来一遍。 有了健康的种源,就可以量产了。马铃薯种薯生产分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三级。此时收获的叫原种。为了给我省加工型马铃薯基地提供优质可靠的种源,神农科技集团山西省薯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9年开始这个过程,到2021年7月才开始量产。 赵有英是右玉县丰华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说:“今年我种了2000多亩,元堡子镇增子坊村1611.8亩、威远镇后所堡村571.8亩,这些种薯都是供给蓝顿旭美公司的基地用的。” “我们公司2020年建成了马铃薯种薯研发繁育中心,配套智能温室2880㎡、防虫网棚15亩、组培室800㎡,贮藏量5000吨的马铃薯气调库两座。年产脱毒种薯苗1000万株,脱毒种薯1600万粒,预计产值300万元左右。”右玉县农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郝凡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山西省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着手扩大基地建设面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原则,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1.5万亩马铃薯3年轮作良种繁育基地,用“马铃薯+牧草”倒茬,延伸种薯繁育链条,打造神农集团“晋优薯”马铃薯优质种薯品牌。 9月30日,在种薯基地收获现场,王瑞霞满眼喜悦:“亩产3吨,这个产量对于种薯来说是高的。今年下霜早,我们收获也相对早一些。今年的2000多亩中,有700亩原种田,1400亩一级种田,保守地说,原种田能保证全省7万亩的用种,一级种田能保证全省1.4万亩的用种。我们的种薯放在哪里,技术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明年我们打算把威远镇的5万—6万亩基本农田也流转过来,扩大种薯基地集中连片面积。” 为满足我省加工型马铃薯种薯需求,省农业农村厅已连续两年进行加工型品种的试验示范,同时在娄烦、右玉建立加工型种薯繁育基地,争取用2年—3年把种薯供应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薯之幸——政府扶持、企业发力、保险托底的发展之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这场史无前例的“土豆革命”引领着我省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榜样为标杆,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在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各类资金的基础上,专门拿出1亿元财政补助资金,根据丘陵、山区、盆地等不同立地条件,聚焦主粮、杂粮、特色作物等不同品种,确定15个试点县,推进“机田证”一体化提标扩面。要求每个试点县建设不低于1万亩的集中连片示范区、不低于2000亩的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引领,力争试点县县域农田宜机化率达85%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5%以上、高素质农民持证率达90%以上、作物单产效益增长10%以上。 五寨县加工型马铃薯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强力加持。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3.6亿元,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亿元,企业生产投入2亿元,2021年流转土地31251亩,2022年新增流转32665亩。投资1亿元新建、改造泵站5座,新建沉砂池5个,建成了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实施电力设施配套,投资2400万元。9月19日,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工作人员来到蓝顿旭美公司考察,有意将公司马铃薯贮藏库作为期货交割库备选库,山西证券下属格林大华期货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娴表示,正积极推进期货交割库落地山西…… 政府主动担当作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建立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企业将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断延伸产业链的长度、提升产业链的高度。为了降低产业风险,省农业农村厅协调引进太平洋保险公司为加工型马铃薯基地量身定制、全国首创的全产业链保险,为产业发展上了“安全锁”、加了“保险绳”。这就是一颗马铃薯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这话对于种田人来说体验最深。 “这500亩地是5月19日种完的,刚出苗的时候长得特别好。6月起苗后需要水但是天气干旱。眼看8月15日左右就能收获了,结果7月下了20多天雨,一个月下了一年的雨量,抽水都来不及,地里湿得进不去。500亩结薯阶段的土豆就这样被水泡在地里沤烂了。年初我付了太平洋保险公司15万元的保费,当初还觉得挺心疼的,现在看来‘保险入对了’。”王文清是岚县顺会乡于湾村人,也是岚县祥泰草畜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今年种了1500亩“旭美一号”,基地位于岚县社科乡普通村,投入基建设备大概100多万元,购置了无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吨包收获机等,农机上也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亩投入3000元左右,本来是能挣钱的,但是因为受了灾,现在只能保本,他很庆幸有保险公司帮自己承担一些损失,“明年还打算种2000亩,还打算和蓝顿旭美公司合作。因为我看好这个产业和这个企业。明年准备在地边挖好排水渠,实现旱涝保收。” 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朱晶和她的同事董浩整个9月,就一直奔波在忻州、朔州等地查看受灾情况,她介绍说:“我们制定的产量保险、托管综合保险、订单品质保险、仓储保险、冷链运输保险、机械设施保险等7个全产业链保险服务项目,重点解决加工型马铃薯规模性现代生产、产业发展链条、农民分享发展红利的风险保障问题。将来依据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还将继续配套创新型保险,希望能帮农民控制产业链整体风险,提升产业效益。”参照五寨县2021年种植成本核算数,太平洋产险公司设立的“投保100元赔付1200元”的订单质量保险,最大程度保证了种植户不受损失。 祁县是全省加工型马铃薯早熟品种培育基地,今年6月24日,朱晶的同事接到了来自祁县的灾害报案。省农业农村厅立即联合蓝顿旭美公司及省内专家、太平洋财险组成创新联合小组,多次实地查勘,通过对马铃薯主茎数、块茎数、畸形薯数、“窜箭”薯数等指标分析,对于无保留价值的区域,建议农户毁种,同时太平洋产险优先启动理赔,稳定试点区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支持种植户启动生产自救,保障生产收入。7月,祁县受灾农户得到了400亩的保险赔付。 8月,右玉县种薯基地出现暴雨天气,部分区域出现涝灾,太平洋产险积极配合合作社组织抢收,并同步实施分类测产工作…… 风正劲足扬帆破浪,任重道远快马加鞭。到2025年,全省要建成30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将马铃薯打造成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借着政策的东风,坚定引深以加工型马铃薯产业为代表的“特”“优”发展之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一定会在三晋大地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