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1 一条河流的历史方位
敢叫滹沱水“倒流”
“十山九无头,滹沱水倒流。”
“倒流”,既是说抽水上山做蓄能电站,又是说调转回头,泽被太忻。
高山出平湖。站在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一期下水库大坝俯视,水面波光粼粼,静谧清澈,映照在阳光下,宛如一轮银镜。
14年来,这池碧水“上天入地”,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去年,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发电7.6亿千瓦时,实现产值5.13亿元,上缴税收9500万元。
“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推进中,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再“加码”,担起二期项目重任。工程临河依山而建,露天的上水库、下水库,一个山顶,一个山脚,厂房和输水系统等都隐藏在山体之中;计划投资80亿元—100亿元,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10万千瓦风电光伏;连续满发小时数6小时,额定水头518米。青山绿水间,二期项目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审批事项已同步开展37项,完成31项,年内确保开工建设。
来到滹沱河中游的坪上泉取水口,一股清澈甘洌的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在光的映射下,好似一串串珍珠,忽聚忽散,忽急忽缓,忽高忽低,仿佛有一双神奇的手将它拎了上来,投入滹沱河的怀抱,滋养着忻定盆地。
如今,滹沱河供水工程已经开工,这里将是太原第二水源地。滹沱河从支流清水河上取水,利用已建的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及新建工程,向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提供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据悉,近期年引水能力可达3000万立方米,远期年引水能力将达5000万立方米。
滹沱河“倒流”,“融区入群”,涌流着不竭的生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带来更多惊喜与荣光。
本报记者郑娜
特写2 一种数字经济的未来承载
梧桐树下看数谷
国外有硅谷,忻州看数谷。
忻州是数据流量谷建设的主阵地。走进太忻数谷,数字经济的脉动强劲有力、动感十足——登记注册50余家企业,华为、时光轴、祥睿能源等24家企业入驻,对接晋民投、华远陆港、世纪鑫源、惠多多、鹏博士等相关企业100余家,谋划储备数字产业项目21个,泰欣科创服务中心形成初设方案——引领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正在崛起。
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提出,山西发展数字经济有场景、有前景。并明确,要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支持数字产业等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产业提升竞争力,支持数字创意、信创等产业发展壮大。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忻州奋力答好这道必答题、抢答题。
成立专班、及时部署,确立“1433”工作总思路,出台《忻州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编制《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让数据更快“活”起来、加速“跑”起来。太忻数谷围绕四条发展路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价值化、数字治理化;紧扣创新——工业互联网、5G及智能终端、智能矿山、智能生产线等应用上要不断突破;坚持协同——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未来,“谷”中的数字经济技术企业超过100家、数字应用场景突破100个、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0亿元。太忻数谷,数通天下。
本报记者郑娜
特写3 一个新区的融通冲击波
忻东新城起宏图
牧马河上,“禹王桥”项目现场,白天人声鼎沸,夜晚灯火通明,装载车、运输车穿梭奔忙,隆隆的机器声、电焊声、喇叭声在共鸣,伴着干活的号子此起彼伏,确保国庆节前夕通车。
牧马河畔,牧马河生态公园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车已陆续进场,建设者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投身到打造“太忻北绿肺、雄安后花园”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年底将初具规模。
牧马河之滨,将拔地而起的忻东新城,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新亮点。
从太原阳曲出发,流经忻府区、定襄县,一路奔流至滹沱河,牧马河在历史的光影里静谧流淌,将见证秀容、并州两座城的交互、交流,融合、融通,承载一座新城的荣光和梦想。
百平方公里的忻东新城,是开发区的升级版,率先推动忻州6个县(市、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南融东进”的战略节点,与大盂产业新城无缝衔接、连通成片,共同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核心引擎;是我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主阵地,将精准、有序地确保京津冀产业转得来、留得下、稳得住、能发展。
“双流合抱”美景再现,形成掎角之势,驱动产城融合;与忻州古城从“近邻”到“紧邻”,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忻州城区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本报记者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