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场主体】让优质中成药走进寻常百姓家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一碗汤汁、一根银针,往往就能治病救人。太谷道地药材丰富,素有“药谷”美誉,虽然如今的老街老巷已看不到临街而设的前店后坊,但数百年来沉淀于此的中医药文化并没有被轻易抹掉。 走进位于太谷的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中药提取车间,苦中带甘的中药味迎面扑来。几个不锈钢圆罐机器前,师傅们正在紧盯屏幕,专心致志地制作药剂。一粒仅3克重的牛黄清心丸,涉及牛黄、羚羊角、水牛角、朱砂、麝香等多味药材,切、浸、煎、滤、熬、收,每一步都一丝不苟,丹、丸、膏、散,每一味都精耕细作。 “传统中草药要经过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方法熬制,比较慢,还不方便携带。”省工商联副主席、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履世说,黄河中药引进中药提取技术和产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中药提取的全过程自动化生产。经过科学提取、制剂,苦涩的中药变成胶囊或片剂,调配更精准、使用更方便,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是我省首批“三晋老字号”企业,源自山西四大老药号之一的“颐圣堂”。从1698年传承300多年至今,前后11代人专注中成药。新中国成立后,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巨奎创立了“黄河中药”,开创“龟龄集”现代化制作技艺,并将以“颐圣堂”为商标的黄河中药发展成为我省著名的中成药生产厂家。 “正是有着笃实专注的老药工精神、有着精益求精的炮制工艺、有着守正创新的拼搏精神,才让这家百年老店有了那些不可或缺的质感与底蕴。”杨履世感慨道,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始终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方面精益求精,才能让缕缕“药香”历久弥新。 近年来,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力度大,黄河中药办得有声有色,不断开展课题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尤其是药品注册审批的快捷办理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制度完善,让企业能够卸下负担轻装上阵,实现弯道超车。 “我省提出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让我们医药行业受益匪浅。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审批办证更加便捷了。”黄河中药注册申报负责人孙瑞峰在谈及自己办理药品注册审批时开心地说。 根据规定,对于申请药品委托生产(增加生产地址)涉及药品再注册为长期未生产的品种,企业可以同步提出药品委托生产申请和恢复生产申请,并且现场检查、注册检查、委托生产现场检查可以合并进行。“对于我们外地企业来说,多个行政审批事项并联审批、合并检查,减少了从太谷厂区到太原办事机构往返的次数,真正实现了少跑腿、高效率。”孙瑞峰说,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务环境,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缩短了运营周期,加快了产品的上市时间,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推行,政府也在积极为企业发展谋福利。现在申请办理受让外省已上市中药品种B类药品生产许可,采取附条件批准方式,在许可证中标注‘仅限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转让申请’和‘药品上市前应通过GMP符合性检查’字样,即可办理相应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杨履世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黄河中药已经将引进产品批文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丰富产品线,弥补上市中成药产品线的不足,同时促进了外省优质药品向我省集聚,争取更多优质品种落户山西,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壮大我省中医药事业。 和杨履世一样,很多在山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些年在山西办事方便了,投资便捷了,政务服务效率提高了。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到出台《关于深化拓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企业改革创新,一系列政策举措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 “从精选道地药材到制药工艺的不断优化,黄河中药致力于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在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下,我们将把中医药真正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办好企业、生产好药、治好疾病,让优质中成药走进寻常百姓家。”杨履世说,“这是黄河中药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