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金融统计数据及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亮点解读
3185.7亿元。最新出炉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全省金融运行平稳,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为稳经济、促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28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介绍了上半年山西省金融统计数据及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有关情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上半年,全省金融运行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截至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5.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连续四个季度上升;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85.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2倍。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负责人介绍,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呈现3个突出特点。 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全省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163.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7.9%。 二是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增加较多。全省企业债券净融资447.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85.9亿元。 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大幅增加。全省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718.3亿元,融资量接近上年同期的2倍;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555.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1倍。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大力支持我省优质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上半年,共支持22家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910.8亿元,同比增长109.38%,净融资规模达243亿元。其中,煤炭企业发行605亿元,占比66.43%。从发行品种看,涉及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其中,中期票据505亿元,占比55.49%,企业债券融资结构明显优化。从发行成本看,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4.03%,低于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0.65个百分点。从创新产品看,支持企业成功发行绿色债券1笔、乡村振兴债1笔、科创票据4笔,金额合计51亿元。
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加快
将太原征信平台升级省级地方征信平台,是我省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保障的重要措施。据介绍,我省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全称为“信通三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融资服务平台,由省金融办、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与太原市政府共同推进建设,由已获得合法备案资质的太原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具体承担运营工作。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省级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升级和应用,将为更多金融机构获取高质量的征信服务提供便利,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信息聚集+征信支撑+融资撮合”作用,便利市场主体融资,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信通三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融资服务平台已归集共享税务、工信、人社、供水、天然气、城乡管理等17个部门和单位的各类涉企信用信息3069万条,辅助2638户企业提出融资申请需求,服务28家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信用报告2923次,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业务提供征信服务支持,累计促成1284户企业获得授信109.3亿元。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制定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6项具体措施,联合省金融办、山西银保监局开展小微企业贷款“四张清单”公示,指导各市设立首贷中心,建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推送机制,持续提高首贷成功率。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7%,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6.4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拓展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1.07万户,同比增长43.5%。
助企纾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上半年,全省金融部门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稳经济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据介绍,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向金融机构推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及高新技术、制造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企业名单28类1.1万户。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负责人介绍,5月20日,人民银行推出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道路货运物流行业“两企两个”群体。“两企”即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两类企业,具体包括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司机之家”运营企业、中小微物流配送和快递企业。“两个”即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个体工商户、个体普通货运车辆车主。政策推出以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内合格银行协调,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梳理全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名单,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支持交通物流领域市场主体融资解难。 在支付服务减费让利方面,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负责人介绍,该行按照“一个规范、两套机制、三个加强”的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减费让利落地。一是规范支付手续费收费行为。清理重复、捆绑、无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项目,杜绝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等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二是建立“小微企业动态识别机制”和“费用退还机制”。合理界定小微企业身份,对无法准确界定身份的做到“应降尽降”;针对多收费、误收费情况,简化退费办理流程和手续,确保退费政策“应享尽享”。三是加强常态化督查与动态回访,对存在问题的网点督促整改,严防出现费率反弹。加强国有大行示范引领,形成减费让利良好氛围。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确保政策能用、会用、好用。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向实体经济让利1.75亿元,累计惠及市场主体96万户。
本报记者张巨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