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是山西最常见的东西,但能把它作为科研对象,扎下身子研究数年,完成一项又一项开创性实验,助力一条又一条公路、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顺利完工的年轻人,并不多见。 山西地处内陆,并不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先行者,但能毅然转型、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交通行业发展,为智慧交通建设、优化群众日常出行体验作出突出贡献的年轻人,更少之又少。 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军,恰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黄土特性影响,我省一直面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的难题。2013年,张军来到山西,一头扎进对这个领域的科研工作之中。他在公路工程长期性能观测与研究、黄土力学与工程、黄土路基加筋土技术和山区涵洞建造与养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其中,黄土路基精细处治技术、“北斗+”监测预警技术、加筋土柔性桥台技术等多项代表性成果实现了成果转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016年,我省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整体开工建设。这是我省首次在黄土地质条件下施工地铁,缺乏工程建设相关经验。张军带领科研团队,迎难而上与太原地铁深度融合,成为全省首家参与地铁工程勘察项目的本土企业,承担了山西首个地铁相关优秀人才科技创新项目,牵头打造了省里唯一一个集科学研究、工程勘察、监测预警、技术咨询于一体的城市地铁工程创新团队,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目前,张军正带领团队承担太原地铁重点研发项目,围绕汾河沿线粉细砂地质条件,开展液化地层条件下地铁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与防控相关研究工作。 张军用近十年时间建设了交通运输部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长期性能观测基地,这是全国仅有的两家长期性能观测基地之一,创建了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长期性能观测与研究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创新团队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团队,构建了“黄土地区公路工程”科技创新群,并先后授权发明专利31件、软件著作权12件,主(参)编行业标准1部、地方(团体)标准7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丰硕,把奋斗写在黄土地上。”同事们评价说。 采访中,不少同行说,面对交通领域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张军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就是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闯将。2020年1月1日,全国统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并网切换后我省发现收费系统存在漏洞,急需更新软件系统。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张军全心投入、统筹调度,与软件工程的全体技术人员共同奋斗,从元旦到春节、从春节到五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一个假期,碰到难题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保通畅”的第一线。经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带领技术团队保障了全省收费系统的正常运行,打赢了取消省界收费站这场硬仗。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今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创新精神。为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张军积极组织筹建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邀请3名两院院士、16名知名专家成立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推动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交通行业发展,积极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助力山西交控集团高质量完成了我国首条高速公路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科研实验路段智慧化改造工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组织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ETC智能检测装备、高速公路AI稽核大数据分析平台、隧道智慧监控平台等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其中,基于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出高速公路收费大数据AI稽核系统,实现了对通行车辆大车小标、循环行驶、倒卡换卡等不良行为的精准稽核和通行费追缴,2021年上线以来成功追缴通行费5000余万元。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应社会之要求,做中坚之人物。”张军表示,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勇担交通强国建设使命,以创新工作实绩引领、助力行业发展,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本报记者陈俊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