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陈素琴
歌颂质朴大爱的《太行娘亲》、聚焦精准扶贫的《沁岭花开》、铭记英雄模范的《申纪兰》、展示人间大爱的《深山腊梅》……一曲曲经典剧目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浅吟低唱,在太行山间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直抵庄户乡亲的内心深处。表演者陈素琴以精湛的唱功和赤忱的热情,让上党梆子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 陈素琴是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一级演员。3月28日,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陈素琴与43位艺术家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本届表彰中唯一一位山西文艺工作者。 “上党梆子是晋东南地区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唱好上党梆子,对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及上党梆子,陈素琴双目炯炯,散发出挚爱的神采。 1984年陈素琴投身梨园,从喊嗓练功,唱念做打,全面开花,到28岁担任高平市人民剧团团长,守正创新,打造多部品牌经典剧目,再到如今作为上党梆子领军人物,陈素琴坦言,近四十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化,自己始终坚持站在舞台第一线,用心用情诠释着各个角色,先后塑造了《秦香莲》中秦香莲、《杀妻》中王玉莲、《三关排宴》中萧银宗、《西沟女儿》中申纪兰、《太行娘亲》中赵氏、《沁岭花开》中李山花等多个形象。她说:“要唱好上党梆子,就必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认真搞好每一次创作,排好每一出戏,演好每一场戏,让所饰演的人物以更加饱满生动的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 “传统剧目练队伍,新创剧目开局面。”多年来,陈素琴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目标,以剧目创作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人立戏、以戏推人”,在推出新戏、新人方面大胆探索卓有成效。在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结合上党梆子的特点,推陈出新、紧跟时代,创作出多部现代精品剧目,让传统戏曲观照现实,为上党梆子注入活力。其中,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的《红腰带》,以“全国劳动模范”毕腊英为原型的《深山腊梅》和以“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为原型的《西沟女儿》等,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2016年创排的反映太行山抗日题材的《太行娘亲》,走进了国家大剧院,近千名观众被精彩剧情深深吸引,不时报以雷鸣般热烈的掌声。 传统剧种要焕发新的生命力,靠戏也要靠人。2015年以来,陈素琴狠抓队伍建设,新接收了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戏曲班等30余名90后、00后小演职员,进一步优化了演职员学历、年龄及行当结构,补续了青年演职员队伍。如今,以张晶、武艳艳、杨宇萌、李樊等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已经快速成长,先后摘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山西省“杏花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奖项,真正呈现出老中青少四代传承谱系,让上党梆子得以薪火相传。 “哪里有戏迷,哪里就有我们。”陈素琴这样说也这样做。多年来,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戏迷能看上戏、看好戏,她带领演员们长期奋斗在演出一线。农村庙会的戏台上、机器轰响的厂矿里、书声琅琅的校园里,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每次的演出都让上党梆子高亢激越的腔调同戏迷们一次次的喝彩声相融。平均每年下乡演出300余场,观众达100万人次,诠释了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为表达对防疫一线英雄们的敬意,鼓励大家同心抗击疫情,她们创排了《战“疫”青春别样红》《晋相守护待花开》《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等唱段。此外,陈素琴正反复打磨着新剧《长平遗训》(暂定名),让上党梆子为讲好晋城故事,讲好山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作出新贡献。 深耕半生,陈素琴先后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荣誉。此次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她倍感使命在肩、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将始终坚持文艺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厚植人民情怀,崇尚德艺双馨,不断继承好、传承好上党梆子艺术,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
本报记者郑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