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就是我们的新厂房,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我们才能专心研制,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不断提升‘大同造’技术能力。”山西维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伟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大同通航产业园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全过程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立足行业实际和主责主业,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 大同通航产业园紧扣建设通航强市奋斗目标,积极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围绕重点工作,动员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在各自领域当先锋、树榜样,多措并举加强技术的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产品研发、教学实训及运营管理水平,助推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产教融合 助力园区蓄势起航
大同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把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重点培养,聚力攻坚,着力解决园区企业的关切事、困难事、烦心事,通过完善功能、拓展服务、沟通环节渠道、培育市场等措施,推动通航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航产业园区各基层党组织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我省首家以培养技能型通用航空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地面设备维修、通用航空航务技术、民航运输、航空器维修等专业,填补了全省通航高职院校的空白。“我从小就有一个通航梦,一年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在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度奖学金的颁奖典礼上,获奖的通用航空航务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薛永康激动地说。 在通航产业园区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优质通航制造运营单位正在进行技术孵化;发展通航产业离不开机场的跑道,而大同北岳机场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通用机场之一,实现了常态化飞行;大同市通航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市通航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为培育全市通航产业市场主体提供平台支持。从航空器研发到飞机制造,从机场建设到人才培养,基本形成了集研发制造、教育培训、空中运输、应急救援、“通航+旅游”等于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格局,“产”在园中,“学”在“产”间,产学一体、研用兼备,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锻造新引擎。
校企合作 搭建融合发展新高地
大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园合作、校校合作,让国内外知名高等专业院校与入园企业在经济建设、学科建设、文化建设、项目建设中开展多层次、全领域的合作,使合作的高等专业院校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也使入园企业实现了科技与经济融合、产业与市场对接、项目与学科共建,赢得了高校、企业的肯定。 “我们将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高质量办好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从而成为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的中坚力量。”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雷院长说。 在校企合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延伸产业链、成果研发孵化、无人机制造、通航运营等多领域展开合作,志在把大同真正打造成北航的实践基地。从大同轻型飞机制造项目C42E轻型飞机获得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且具备整机生产能力和资质,到大同市获批山西省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市,再到北岳机场正式获得由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华北地区第19家、山西省第2家获取A1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新建机场……这些成效,已经赢得了许多国内外知名高等专业院校的认可。
服务推动 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同市在项目建设、国际合作、平台搭建、研发创新等方面全力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重点围绕航空制造、运营、航空现代服务、航空文旅、航空科教以及航空物流等六大业态进行布局,形成了以通航产业园为核心,以大同云冈机场临空经济区、灵丘通航产业园、阳高空中旅游基地为支点的“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新模式。 大同市发改委主任(市通航办主任)王宏栓表示,推动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要立足当下,注重解决企业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以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产品服务升级为抓手,惠企服务解难题,提供“不打烊”贴心服务,锻造金牌“店小二”,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 截至2021年底,以华彬天星为代表的7家运营类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赛事、低空旅游等运营活动,完成了紧急救援、医疗转运、森林防火、农林喷洒等任务,全年共计安全飞行4476.5小时、11997架次。力争到2025年,全市通用航空年飞行量达到9000小时以上,通用航空产能规模达10亿元级,全力打造通航全产业链,培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打造“航空运动”和“乐享飞行”两大通航品牌,探索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先进、投资主体多元、合作利益共享的大同通航产业模式。
赵志成 姚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