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精神述评
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边区群众交军粮支援抗战。
汾阳贾家庄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吕梁山绿起来。
冬日的暖阳,洒在汾阳市贾家庄一处幽静的庭院中,这里曾是著名作家马烽长期体验生活、进行文学创作的地方。
1945年6月5日,由马烽、西戎创作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开始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这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民众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文学作品,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是吕梁人民血与火的战斗史诗。
76年来,这部文学巨作,先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海内外广泛发行,为阐发吕梁精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土高原曾是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保卫民族火种的疆场。1925年,在秋日收获的季节里,美丽的汾阳中学校园里,吕梁境内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正式建立。在此后的时间里,一代代吕梁人在党的领导下用汗水、勇气、智慧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光辉篇章,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吕梁精神是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留下的宝贵财富,深深地镌刻在吕梁人的基因里。新时代,吕梁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战斗在一起,弘扬吕梁精神、践行吕梁精神,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创未来,奋力谱写新时代吕梁发展的崭新篇章。
筚路蓝缕
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吕梁精神
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柳林县贺昌村弯弯曲曲的小巷里,百年的老树,古朴的建筑,斑驳的光影里,门楣上“耕读传家”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建筑无声,岁月有情,百年前从这里走出的吕梁第一代共产党人——贺昌,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用自己29岁的生命时光,谱写了一曲嘹亮的共产党人信仰之歌。
吕梁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吕梁革命先驱贺昌、张叔平等在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25年10月,吕梁革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成立,翻开了吕梁革命历史的光辉一页。1931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在孝义辛庄村(现交口县)成立,这是山西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它的成立在吕梁山区燃起了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转移途经吕梁时,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正是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续谱写了革命斗争与艰苦创业的不朽华章,孕育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吕梁精神。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根据国共合作达成的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10月到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和第115师先后开赴吕梁山区,创建晋绥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的胜利,歼灭并牵制了大量日军。吕梁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粉碎了日军渡河西犯的企图,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党中央。兴县蔡家崖,一个被历史选择的小山村。革命战争年代,这片土地诞生了无数感人故事,孕育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曾经是晋绥根据地的首府,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120师师部所在地,是晋绥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抗战中,只有9万人口的兴县,养育了近4万晋绥党政军革命队伍,全县参军人数1万多人,牺牲300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到1945年,吕梁人民共交纳公粮675万公斤。晋绥根据地吕梁几个专区支援中央的经费占到财政收入的70%,其中1943年上交中央的经费甚至占到吕梁各县财政总收入的81%。
“捧出家中最后一颗山药蛋充军粮,拿出家里最后一尺布缝军装”。对于以吕梁为腹地的晋绥人民的贡献,贺龙曾指出:“就全国来说,我们解放区最小、人口最少,晋绥、陕甘宁合起来才四百万人口,又最穷,但是负担最重,肩负的责任最大。”习仲勋在回忆晋陕联防时也说:“兵员补充,粮食弹药都要靠晋绥。没有两区统一,就不可能取得只经一年又一月就收复延安的胜利。”千千万万吕梁儿女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甘做“革命的螺丝钉”,义无反顾地奉献牺牲,为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汇聚起不可阻挡的伟大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在吕梁战役、汾孝战役,运城、临汾、晋中和察绥等战役战斗中,吕梁人民组成民兵参战队、救护队、运输队,随军转战。驻扎吕梁的中央后委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不但肩负着中央“参谋部”的使命,同时承担着为中央纵队补充人员、运送物资的任务。为支援西北战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中央后委为了缓解晋绥和吕梁的压力,曾从山西晋中、晋西南紧急调运粮食3万石,就近先后组织临县3个乡69万人次,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到陕北。
在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吕梁精神,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人民至上
吕梁精神永恒的价值追求
“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这是郭沫若1965年参观汾阳市贾家庄村后挥毫写下的诗句。
历史上,贾家庄是一块有名的盐碱滩,新中国成立前更是汾阳有名的穷村子。当时流传的“有女不嫁贾家庄,嫁到贾家庄受恓惶”民谣,就是贾家庄贫穷困苦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贾家庄人组建了汾阳农村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与大寨、西沟等齐名的全国典型。上世纪60年代被树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70年代村集体经济多种经营受到了国务院的嘉奖,80年代到现在,贾家庄一直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成为闻名三晋的富裕幸福村。如今,村集体固定资产达6.5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
贾家庄是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更是新时期老区人民弘扬吕梁精神、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吕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弘扬吕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发展生产,使吕梁地区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吕梁坚定“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弘扬吕梁精神,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集中攻坚,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现行标准下5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吕梁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在这场攻坚战役中,吕梁广大干部群众用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精准脱贫的“吕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吕梁“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吕梁生态脱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吕梁山护工”成为一张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片……
前不久,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吕梁汾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甄利民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甄利民数次不顾个人安危救出落水少年,见义勇为彰显英雄本色。2019年12月26日,两名少年不慎滑入水中,听到呼救声后,甄利民不顾自身危险,两次跳入3米多深的冰水中,成功救下两名少年,但这也导致他的左腿部膝盖关节严重变形,两腿长短相差3厘米,落下终身残疾。据悉,早在他读书期间就曾冒着生命危险,跳入4米多深的水潭,救起一名落水儿童。2016年,在黄河里救起一名落水者。在1994年、2002年,还分别参与救助遭遇车祸的2名群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9批31位在推动吕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荣获“当代吕梁英雄”称号,其中燕居谦同志呕心沥血专心修志,最终出色地完成党的任务;英雄母亲马牡丹火灾中舍己救人不幸去世等,他们身上都闪烁着吕梁精神的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吕梁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为吕梁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29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梁宝;上榜全国妇联100个“最美家政人”的许艳平、马金莲;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吕梁10家医院34名医护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3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正是这一批批新时代的吕梁人,用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续写着弘扬吕梁精神新的篇章。
埋头苦干
新时代更要弘扬吕梁精神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百年来,吕梁人民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的是共产主义理想。正因为有了坚定的精神信仰,我们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在黄土高原吕梁山脉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而成的以“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战胜万难”为基本内涵的吕梁精神,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吕梁人民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吕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共同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今天,吕梁精神依然是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是我们战胜前进征途中艰难险阻的法宝,是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源泉。
弘扬吕梁精神,就是要对党忠诚、坚定不移跟党走。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义无反顾跟党走的信念决心,支撑吕梁儿女克服千难万险,夺取了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政治本色。学习和弘扬吕梁精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对党忠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弘扬吕梁精神,就是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始终表现出“服务大局、维护大局”的精神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才能确保方向正确,在各种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学习和弘扬吕梁精神,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自觉把山西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准确把握大势,提高规划前瞻性、引领性、操作性。要自觉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不缺位。
弘扬吕梁精神,就是要坚持不懈、砥砺奋进蹚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更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学习和弘扬吕梁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和要求,继续在体制机制、政务服务、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上不断深化改革,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上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交出一份让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的优秀历史答卷!
弘扬吕梁精神,就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担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我们实现转型发展的精神动力。吕梁精神充分反映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鲜明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学习和弘扬吕梁精神,必须进一步磨砺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坚的精神品格,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不含含糊糊,不缩手缩脚,不瞻前顾后,敢于冲破观念障碍,敢于突破利益藩篱,把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王少科 本版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