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重要论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鲜明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时代所需,更是民生所指。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需要下非常之力、用恒久之功。
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聚焦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科学合理设定指标,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同步提速。坚持把提高能效作为降低能耗的主攻方向,着力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绿色消费,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衣食住行用游全过程绿色升级。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在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抓好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筑牢太行山、吕梁山绿色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五年要再提高2.5个百分点。推进采煤沉陷区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入实施汾河等七河及湖泊、大泉、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全省特别是黄河流域堤防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等重大工程。严格“四水四定”,深化“五水综改”,完善水网建设,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做好山西的水文章。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及周边污染企业有序退出,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常驻”。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完善流域协同防治机制,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绿水长清”。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强化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快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实现“黄土复净”。
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努力闯出一条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新路子。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全面落实“三区三线”“三线一单”。完善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制度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探索GEEP核算体系,完善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强化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环境,用绿色扮靓三晋大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唱响新时代“山西好风光”。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