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走出了一条‘念羊经’‘唱羊戏’‘发羊财’‘兴羊业’的产业发展之路,全村养羊产业总产值达到20多个亿,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不仅成为怀仁市数一数二的富裕村,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养羊专业村。”10月7日,怀仁市亲和乡南小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志东告诉记者。 “我从2013年开始搞养殖,刚开始养羊300只,将近十年时间,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壮大,现在养羊达到了1000只,产值达到了900多万元,去年收入200多万元。”在南小寨村西的怀仁市国繁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建强高兴地告诉记者。记者见到,在一排排的羊舍内,许多只正在育肥的肉羊在咩咩地叫着。 近年来,南小寨村按照“产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做大做强了羊产业,成为全国有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不同规模的合作社89家、羔羊养殖棚圈24万平方米,年出栏羔羊约100万只,年加工肉羊130多万只,人均纯收入10多万元。 昔日的南小寨村,土地贫瘠,不到5000亩耕地基本都是盐碱地,耕作条件十分恶劣。“困则求生,穷则思变。在求生思变的过程中,村里人选择了养羊、卖羊,选择了‘念羊经’‘发羊财’。”郭志东说。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王月明和曹志国等为代表的30多位老一代南小寨人,出于填饱肚子、改善生活的目的,开始干起了贩羊的活儿。王月明和曹志国等人利用自行车,白天到附近的村子里买上两只羊,晚上回家宰杀、分割、清洗,第二天再蹬车驮肉,到十几公里外的怀仁县城、三十几公里外的大同市口泉矿区、矿务局等地零售。 “当时羊肉的零售价是每斤约1.5元,卖完一只羊一般可赚10元—20元,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郭志东说。可观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南小寨人投身贩羊的行列中。那个时候,全村约有80%的年轻人做贩羊的生意,“羊贩子”南到本省的运城,北达内蒙古中西部,东到河北西部,西达晋西北的黄河东岸。“羊生意”已经从南小寨村村民的“副业”转正为“主业”,“发羊财”也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年赚三四万元的村民比比皆是。那个时候,南小寨村已经成为怀仁市的富裕村。 “随着羊肉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收羊就越来越困难,所收的羊重量也越来越轻,甚至出现了收一只成羊被迫随买一只幼羊的情况。”郭志东说。对此,收羊户不得不把收到的幼羊暂时养起来。在饲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于饲料精细充足,方法得当有效,幼羊生长很快,一般饲养两三个月就可达到膘满肉足的标准,宰杀、出卖后收支相抵,利润非常理想。于是,专买幼羊、精细饲养、快速催肥、早日出栏的经营模式出现了,很快成为燎原之势,一些发展快、规模大的养羊户年收入达到了五万元左右。此时,南小寨村已经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专业村。 “2008年我与丈夫王喜龙刚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喂羊,只喂了100只,发展到现在,已经建起了两个养殖场。这个养殖场投资200万元,占地13亩,现在存栏2700只。去年秋季又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占地17亩的养殖场,存栏4300只。喂羊十几年,我规模化喂养也有十年了。”在南小寨村村西的星亮养殖场,47岁的王改钻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个养殖场建有6排羊棚,每个羊棚养羊500多只,记者看到,有工人正在给羊添加豆粕、玉米饲料。“我们这是育肥羊,一年起码养两茬,在养得最好的情况下,两年就能出栏五茬,去年我就收入200万元。羊肉营养价值高,吃羊肉的人越来越多,养殖前景非常乐观。”王改钻说。 尝到精细喂养、快速催肥、出栏甜头的南小寨人,最先在自家院子里养羊,后来逐渐发展到建设专用的暖棚饲养羔羊,再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暖棚饲养、集中屠宰、规范加工的生产模式。目前,南小寨村的羔羊肉生产,已经进入了“饲草种植加工-种羊研究繁育-羔羊谷饲养殖-屠宰分割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粪污环保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时代。 “在羔羊饲养加工过程中,又迅速发展起了合作社和股份制企业。”郭志东告诉记者。现在,全村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强、最有发展前景的是朔美羊公司。该公司投资1.5亿元,建起了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屠宰加工车间、容量5000吨的冷藏储存库、全省首家肉业加工污水处理厂等,日屠宰、加工羔羊能力达到了3500只。建起的3.4万平方米的养殖棚舍,养殖了5000只湖羊。朔美羊公司形成了羔羊繁育养殖、加工、饲草生产、有机肥生产等“六位一体”的产业模式。 南小寨村有住户2500人,几十年来,家家户户“念羊经”“发羊财”,如今,95%以上的村民从事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其中规模在5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有8户,60%的养殖户规模都在1000只以上。2020年全村出栏肉羊达到了100万只以上,销售范围辐射全省以及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这个过去全县最穷的村子,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羔羊肉集散地。南小寨村发展起来了,并带动了怀仁市养羊产业的发展,2016年以来,怀仁市羔羊饲养量每年都稳定在400万只以上,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只,羊产业闻名全国。
本报记者马占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