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标志,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我省着力构建具有鲜明省情特点的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三年两次视察山西,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山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持续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速培育竞争优势彰显的现代产业体系,昂扬进取、步履铿锵。 我省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工程,支持转型项目1144个,推动基础产业的做强做优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推动14个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成为千亿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589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030亿元,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十三五”末,山西交出一份硬核成绩单。 山西经济正加速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坚定不移走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引领赛道,新兴产业迸发新动能
14年认准一条路,只原创、不跟随,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驰而不息致力于功能蛋白研究和产业化,一举实现从0到1的跨越:今年6月,国家药监局经审查,批准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上市。 9月,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承担的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牵引辅助系统研制项目产品成功下线,系统核心控制装置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实现100%深度自主化。中国标准地铁再进一步。 “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把新兴产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培育壮大,把未来产业作为抢占先机的关键所在超前布局突破,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产业生态”。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发展路径。 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山西聚力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引进相关大企业大项目、高端紧缺人才和研发机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我省发布实施支持信创、新材料、集成电路和软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高成长性产业提速发展。 创载体、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我省汇聚政策合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大数据、信创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部分细分领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一批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产品涌现,集群培育成效显现,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承载。 太重轨道交通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轮轴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掌握了石墨烯等储能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实现了在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潞安化工集团研发突破了聚烯烃弹性体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面向未来,我省将做强做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大数据、碳基新材料等4类支柱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光电、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等5类支撑型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5类潜力型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将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新的经济支柱……培育新动能,打造新支柱,山西阔步前行。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为王家岭煤业公司“量身定制”的高端智能化煤机成套装备正在生产中。这台“巨无霸”支架最大高度6.8米,工作阻力达到2万千牛,引入了一键采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采煤机记忆截割、工作面自动找直等技术,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至5—7人,工效提高65%以上。智能测控技术、轨道巡检机器人、无人驾驶井下运输车等创新成果的应用,让矿山生产不再是旧日模样。即将启用的山西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更将为我省煤炭行业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园区(二期)联合厂房内,11条智能化生产线蓄势待发。一张张钢板、一节节钢管将在这里经过系列工序,最终成为塔机标准节、起重臂、爬升架等成品。在这里,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100%,大量新装备新工艺的使用令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化生产,也推动了产品的优化升级,使得我省建筑装备品牌“晋塔”绽放出崭新魅力。 科技赋能,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0年,22户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走在全国前列;临汾市钢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50%,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有色行业坚持“延链、补链、强链”,中铝华润一期轻合金项目全部投产,吕梁“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我省积极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推动产业提档升级。10座智能化示范煤矿、10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全面展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产业链正在向高端延伸,建龙千亿级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山西天宝5G+云平台风力发电环锻件智能制造扩建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面向“十四五”,我省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加大推动“智能+”技改,加快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等行业升级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清洁生产。拓展能源及相关产业链条,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实施优势转换战略,以市场化、法治化、公平性、可持续为方向,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支持政策体系,努力把能源优势转化为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创新发展,服务业增添新优势
轻点手机,线上结算。山西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服务相结合,将全省2/3的重卡纳入网络平台。目前快成数智物流平台注册车辆已达60万余台,服务司机62万余人,服务货主企业2.8万家,累计运输交易额超395亿元。传统物流存在的司机找货难、货主找车难弊端终结。 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卖”全球。在山西综改示范区跨境电商园陆港汇保税展示体验中心,“线上下单+快递配送”和“线下体验+速递送达”的创新商业模式,让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到“买全球”“卖全球”的便利及国家跨境电商政策带来的红利。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服务业是我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我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50%,2020年吸纳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一半,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翔介绍。 “十三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取得了积极进展,增长贡献、内生动力、融合态势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占比由33.9%下降到28.7%,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购物、在线医疗、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大会将服务业提质增效摆上战略位置,要求各级各部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找准差距、精准施策,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加快把效益提起来,把规模提起来,打造我省服务业发展竞争新优势。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成绩单”中,互联网相关产业、文体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引领增长,新兴消费势头强劲,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亮眼。我省着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正当时,大有潜力,前景大好。 目标明确,山西服务业冲刺全国第一方阵:力争到2025年,全省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服务业整体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 路径清晰,推动服务业提升、提质、融合发展:以专业化、高端化、品质化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聚焦战略重点,集中优势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协同优化产业生态,努力在有创新性、超前性、先导性、引领性和基础性的产业领域打造集群,为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山西昂首阔步走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本报记者晋帅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