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新路村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干净整洁的村街村巷、错落有致的民居院落,丛丛绿色点缀其中,俨然一幅乡村水墨画:恬静中蕴涵着生机,律动中展示着美感……
忻府区新路村位于忻州城西,东邻大运高速,北靠和平西街。全村共有787户1913人,耕地面积3100亩。经济作物以红薯、辣椒、甜糯玉米为主,人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
近年来,新路村支委一班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坚持以村集体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文明村为主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快速增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村容村貌美起来
“村干部经过不懈努力,不仅给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村里道路也修好了。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村越来越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乡亲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现在,爱护环境、美化家园已成为乡亲们的自觉行动;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亲情氛围也更加浓厚。”85岁的老党员王贵林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可谓幸福满满。
干练沉稳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翠萍是一位80后,谈起村内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如数家珍:“去年以来,为了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对村中大街小巷的路灯全部更换;为美化村容,在村南街道垒花栏墙2000多米,并栽种了景观树;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在前街建起老年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为改善村民饮水质量,对村内饮水池进行了彻底清污;同时对村里的排灌设施进行大检查。”
为了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更好地提高村民素质,村支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村民行为,使村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从事多年园林设计及雕刻行业的村民张巧枝,在村里雕刻了多面会说话的“文化墙”,展现出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村民在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古朴乡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村民腰包鼓起来
新路村农业主要以种植大秋作物玉米为主,同时还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红薯、辣椒、甜玉米等。单一的种植结构很难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村支委一班人群策群力、广开门路,寻求村民的致富途径。对老党员、贫困户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组织年轻党员,实施一对一帮扶。 “近年来,村委会每年都要聘请面点、理发、护理等方面技能专家到村举办讲座,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免费培训,学习技能、掌握本领。经过培训,一部分村民进城在餐饮、汽车、美容美发等行业办起了企业,还有一部分村民凭借资质在对口行业找到了工作,经济收入都很不错。”刘翠萍在谈到实施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更是信心满满。她说:“在调整种植结构方面,村委会与市、区农业专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专家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鼓励村民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主动与市场接轨,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附加值,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该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村民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各种经商务工人员近一半。一系列的增收举措,使得全体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集体经济富起来
采访中,记者在新路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2016年入驻该村的忻府区绿叶农业合作社采摘区——“樱桃树下”,瞬间阵阵果香扑鼻而来。“通过土地流转,我们用了将近100亩土地,主场种植‘红玛瑙’樱桃,同时附带大白水杏、葡萄、鲜桃等,以采摘为主。园里的20余名工人均是新路村村民。”“樱桃树下”种植园相关负责人张女士介绍说。“自从2016年我们村引进‘樱桃树下’种植园以来,我就再也没有外出打工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不出村就可以就业的愿望,而且我对现在的收入也相当满意,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正准备下班回家的村民陈吉红高兴地和记者打着招呼。刘翠萍介绍说:“忻府区绿叶农业合作社是村里第一个引进的企业。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壮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力争把新路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谐幸福、富裕美丽的生态乡村。”
(本报记者 张林泉 实习生 许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