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申现在是我们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除了文化课学习,她还是学校篮球队队员,还会打冰壶……”7月28日,提起辍学返校的学生小申,长治市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岳开英高兴地告诉记者;当天,在晋中市左权县,曾经担心家里无力负担上学费用想辍学的姑娘曹茹月,正憧憬着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听说国家、学校都有资助,自己好好努力学习的话,还能获得各种奖励。” ……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得起学、上好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一个个成就、一项项举措,书写着教育改革发展喜人的成就,讲述着教育为孩子、家庭、社会注入信心、带来希望的动人故事。
控辍保学、全链条资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得起学
小申的家在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因为智力问题,小学没上完便辍学在家。2019年,平顺县教科局为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全县近1.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上学情况逐户逐人进行了排查,了解到小申的情况后,与乡政府、村委会多方多次努力,做通了家长工作,小申终于重返校园,就读于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 “返校后,学校为她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方案,一方面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为她开设生活教育课程,并根据她活泼好动的特点,安排她参加课外活动小组。”令岳开英颇为欣慰的是,小申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自信心也越来越足,“今年9月份就要升初二了,现在家长也非常支持她上学”。 为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省教育厅等十部门联合建立起长效机制,全省各级都建立了疑似失学辍学工作台账,逐一核实,一人一案,精准帮扶。全省控辍保学已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 曹茹月是左权县芹泉镇下庄村人。2017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左权中学,周围人都为她高兴,但她却做出了辍学外出打工的决定。“上高中需要交书费、伙食费,自己还要购买习题册,往返一次家校的车票都要好几十元……”懂事的姑娘犹豫了:父母均为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无法承担这笔费用。这时,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了她。“上高中后可以申请助学金”,这一消息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继续求学的路。 2020年高考,曹茹月如愿收到了山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想到会这么顺利。”7月28日,曹茹月告诉记者,考上大学后,她通过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和住宿费,又得到镇上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生活费也没了后顾之忧。 为让每一个和曹茹月一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我省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全链条资助体系。仅生源地助学贷款一项,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发放177.69亿元,惠及113.55万名学生。
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师资力量逐步加强,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在学校吃得比家里好,一个礼拜不重样,有鸡腿、过油肉……”这是汾西县勍香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名初三学生真实的感受。 近年来,我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在包括汾西县在内的83个县(市、区)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建立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双保险体系,惠及学生433.54万人次,农村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之前孩子所在的学校不大,三四个学生,一两个老师,教的只有三门主课。人太少了,课也少,上课没意思,下课也没意思,孩子不愿去。”这是太原市阳曲县首邑学校一位学生家长的讲述。 2017年,阳曲县筹资570多万元建成了首邑学校,全免费接收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的贫困、留守儿童和零散教学点学生。在这里,学生们的校服、被褥、学习资料、文具、伙食、交通等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除中小学国家课程,还开设有足球、篮球、跆拳道、拉丁舞、古筝、滑板、非洲鼓、书法、美术等丰富多彩的文体课程;教师年轻化、高学历化,业务水平突出且爱生如子;教学设施设备是全县最好的……那位家长惊喜地发现,过去奢望的优质教育竟然变成了现实! 在全省各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全面改薄”这一国家工程覆盖了全省1.14万所学校,累计投入121.98亿元,有力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差距。 “当时教师宿舍都是窑洞,墙壁上、角落里都是成片成片的霉迹……”对于2009年刚入职时的情景,张杰与王秀秀夫妻俩仍记忆犹新。他俩都是我省首批特岗教师,去年教师节,作为全国特岗教师的优秀代表,入选2020年“最美教师”。在我省,与张杰、王秀秀一样,大学毕业、扎根农村的特岗教师累计达2.8万名,期满留任率超过95%,他们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带来了巨大变化。 2019年夏天,昔阳中学一位老师在教室门口看到几位回母校宣讲的毕业生,其中一个学生走过来,急切地握住她的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老师认出了学生小赵:“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大学生活的历练让他脱胎换骨。”小赵也颇有些骄傲:“能进同济大学读书,多亏那年报考了高考‘专项计划’。因为党和国家,我才有机会走得更远、站得更高,看到更广阔的天地。”那天,这位老师还认识了同样因为高考“专项计划”走进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4位同学。 公费师范生、教师交流、乡村教师培训与补助、集团校、结对帮扶、消除“大班额”、“公民同招”……近年来,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改革举措逐步实施,有力托举起每一个孩子上好学、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希望。
一个个喜人的成就,一项项“持续”重点任务,正启动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良性循环
“从总体看,我省基础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在7月22日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侯文一介绍了基础教育发展成就,“2018年,我省成为第15个全省域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201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山西作了交流发言;2020年,教育部在我省长治召开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对我省工作给予肯定。市县层面也涌现出长治、晋中、孝义、芮城等一批全国典型。” 6月29日,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保持教育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夯实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促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教育力量。” 《实施意见》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包括: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持续完善农村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持续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续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持续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质量,打造升级版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等。从中,我们看到了全省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持续向好、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李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