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时节,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带领的95名师生,深入大同市云州区许堡村等3个村庄,围绕乡村振兴“一揽子”课题开展调研、实训,并于7月10日在云州区坊城新村举行学院“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这是大同市深化省校合作、加快推进“12大基地”建设的生动剪影。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大同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重大战略部署,紧扣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十大产业集群目标,积极与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持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了一批产业项目,人才引进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强劲。
以市校合作为牵引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大同市先后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牵手合作,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顺利落地,形成了产学研融合新优势,助力大同迈上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云冈石窟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云冈石窟走向世界,大同市瞄准石窟寺保护与研究国际前沿,联合浙江大学等5所知名高校,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积极探索一条数字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之路,为推进文物数字化智能博物馆建设奠定基础。今年2月,云冈石窟研究院升格为云冈研究院,引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出任云冈研究院首任院长。 “省校合作对这一工作有很大推动。”杭侃告诉记者,“云冈学现已变成二级学科,今年山西大学设立云冈学专项招生计划,招收了13名博士生,北京大学也准备拿出专项名额招生。” 全力打造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市,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发展大局交给大同的重要任务。大同市坚定扛起重大使命,率先规划了通航产业园区,引进了山西维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落地了德国轻型飞机制造等多个项目。特别是建起了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全职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院长雷晓峰博士担任该院院长,带领优质师资队伍和800多名新生,向振兴大同通航的蓝天奋力“起航”。 “北航的航空装备和新技术,将有力促进和支撑山西通航产业的发展。”雷晓峰表示。 致力能源革命,山西清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及其团队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大同市平城区公建屋顶光伏发电PPP项目”,投资1000万元完成“分布式能源的智能控制”研发,使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的能源控制平台课题研究得到不断完善。 决胜脱贫攻坚,省校合作同样功不可没。广灵县、阳高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加强技术合作,带动广灵县食用菌、杂粮加工产业高效发展,帮助“阳高红”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播。浑源县恒山酒厂与江南大学在富硒黄芪开发上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优质新品种。
以非常之策延揽天下英才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深化市校、校企合作进程中,大同市施以非常之力,制定了“一揽子”引才聚才政策,对大批高端人才形成了吸引力。 近年来,大同市构建“体系化”人才引育政策,主动递上“橄榄枝”,出台《关于强化党管人才优化创新生态的实施意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助力“招才引智”的实施意见》《实施百名博士研究生引进工程》等一系列改革制度,配套制定了编制周转池、创业创新券奖励、支持科技创新优惠措施、人才周转房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政策及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支持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产业化科创平台,成为聚才“利器”。大同市制定《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聚集了28名院士、77名高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了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站、52家“名医工作站”,15大科技创新平台、53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吸引了3名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入选者、3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 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创设“精细化”服务环境。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的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两年来安置入住高层次人才、企业高管、山西大同大学教师和毕业生等1300余人。拿出500万元表彰能源革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连续5年选树学术技术带头人320人。面向全市557名“三晋英才”,发放人才津贴960多万元。出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大同发展的就业指南、优惠政策,发放就业补贴431万元。
以非常之力建设“12大基地”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省校合作大同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的实施方案》,举全市之力,重鼓响锤地抓好省校合作工作。 大同市委组织部组建工作专班,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积极联系高校与大同签订合作协议,以建设“12大基地”为载体,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让“12大基地”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通过多方联动、精准对接,大同市“12大基地”建设很快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推进的良好局面:与北京大学一起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共同建立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育基地,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智库建设等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积极与清华大学对接洽谈,全力推动广灵一中为清华大学输送优质生源;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密切对接,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推进北航大同试飞基地的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举行签约仪式,搭建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具体途径;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约共建优质生源基地,为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再添新名片,为更多优秀学子梦圆西北工业大学提供良好契机;与华东理工大学相关领导商讨华东理工大学大同研究院挂牌事宜。7月以来,先后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近200名师生来到大同,围绕国情研修、红色教育等开展调研实训,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 合作创新潮已起,乘风扬帆正当时。下一步,大同市将继续实践省校合作新路径,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制度创新试验田、人才创新集聚区,与天下英才筑梦新大同,共创新未来。
贺锴 景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