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他为了群众和梦想,呕心沥血、刻苦钻研,成功培育新品种,米槐一年双开花,填补国内空白;年近花甲,他牢记使命和担当,引领群众,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路,旱塬再结致富果,建设美丽乡村。
雷茂端,从“泥腿子专家”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从“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他把初心使命践行在大地上,谱写了一曲荒山旱塬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时代乐章。
旱塬发展的“新处方”
雷茂端所在的沟东村,全村150多户,分散在稷王山和火焰山的褶皱里。土地都在山岭上,根本没有水,十年九旱加上土地贫瘠,世代以种粮为生的村民,往往是辛苦干一年,人均收入过不了千元。
40年前的雷茂端,还是个不服输的小伙子,怀揣着致富梦整日在地里折腾,他承包了100多亩地栽种苹果树,树还没挂果,就因干旱得了根腐病,全军覆没。看着枯死的果树,雷茂端欲哭无泪,“难道就没有一种树,不怕旱,还能让村里致富?”
经过搜寻,雷茂端发现在旱塬生长茂密的国槐,结出的槐米常被村民采去贩卖,收入可观。槐米降血压、降血脂,是传统的大宗药材,何不发槐米财?顺着这条思路,他突发奇想:培育一个米槐新品种,走出一条旱塬农业的创新之路!
改良米槐路,雷茂端一走就是20年。20年来,雷茂端负债数十万元,他采集了近千种槐树种子和“接穗”,自学异株传导理论和多重嫁接法,他贩药材、筹集科研经费,进行着各种试验。
终于,2001年雷茂端培育出了国槐优良品种,槐米穗大、米粒饱满,不怕干旱、不怕瘠薄,两年见效、三年丰产,最关键是能一年两季结果。雷茂端高兴地把它命名为“双季早生槐”。
2012年4月,双季槐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当年5月,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2013年8月13日,省林业厅在运城举行全省双季槐发展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双季槐破解了旱塬地区经济落后的社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山西林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群众致富的“药引子”
双季槐培育成功之后,雷茂端决定带领村民种植双季槐共同致富。
2009年,雷茂端担任了沟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免费为村民提供双季槐树苗和技术指导。到2013年,该村人均双季槐米收入1.05万元,加上双季槐产业链延伸的各项收入,人均收入1.5万元。
沟东村栽种“摇钱树”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地的人都来拜师学艺,雷茂端来者不拒,把“技术”传授到盐湖区、运城市乃至全国的10省50余县,栽植面积达50余万亩,数万个贫困家庭因此脱了贫,生态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当村民沉浸在双季槐带来的喜悦中时,双季槐米却因芦丁含量偏低,价格大幅下降,从每公斤40元断崖式降到了14元,槐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雷茂端选择了迎难而上,再次挑起了改良的重担。“身为党员,自己吃苦在前,才能让大家尝到致富的甜!”
其实,早在2011年,雷茂端就未雨绸缪启动了高芦丁米槐的研究。2015年后,他更是顶着压力和闲言碎语,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整理观察笔记,在试验田里经历着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成功了!终于成功培育出高芦丁米槐高槐1号、高槐2号!那一刻,雷茂端百感交集。
“这两个新品种芦丁含量分别达到35%和40%,比双季槐米的芦丁含量15%分别高出20个点和25个点,成为全国芦丁含量最高的米槐新品种。高槐1号、高槐2号的育成,将彻底消除我们对进口槐米的依赖。”雷茂端如释重负。
同时,基于系列研究成果,雷茂端提出了“大换头大间伐大改形”的改革方案。“换头、间伐、改形是槐米产业的一场革命,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槐米价格,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为槐米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乡村振兴的“调理师”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经历过一次米槐价格惨淡后,雷茂端开始多向发力,在致力发展米槐产业的同时,又成功选育出适合在旱塬生长的山杏、山桃、酸枣等12个优良品种。
“山桃目前在坡上种了3000多亩,今春栽上,到后年就有一定的观赏效果,花开时,白似雪、粉如霞,极具观赏价值,可以和米槐产业形成互补,我叫它‘锦绣山桃’。”这个名字,是雷茂端对沟东村锦绣前程的期盼。
未来想要前程似锦,需现在强身健体。“调理师”雷茂端早已为沟东村开出了“新药方”,打造“槐海桃山”,发掘历史遗迹,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做文章。
雷茂端介绍,沟东村保存有大量的仰韶文化历史遗存,许多后稷文化、德孝文化的传说故事也在这里亘古流传。此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沟东村曾是稷王山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丰富的历史遗迹,加上‘锦绣山桃’的装点,用不了几年,沟东村就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大改观。那时候,这里将会是一个游人向往的好地方。”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这幅沟东村乡村振兴的画卷,在年近花甲的雷茂端心中正徐徐展开。
“一颗红心永向党,愿得此身长报国。”这是雷茂端7月1日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受邀去北京见证庆祝建党百年盛典时,在天安门广场上暗下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我会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转化为实际行动,用毕生精力推动沟东村产业发展,在旱塬经济发展中做出新成绩,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周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