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五台县居民办事处西米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秀珍
本报记者 王建秉 张林泉 张子珂
五台县居民办事处西米市社区是一个崇德向善、互帮互助、邻里融洽、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该社区2016年至2020年连续5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社区”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翻开西米市文明社区的创建史,一个人的故事会让你感动无数次,她忠诚于党、服务于民的情怀,她无私奉献、助残助学的精神,她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操行,无不为广大五台县人民所熟知和传颂,她就是五台县居民办事处西米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秀珍。6月8日,记者一行赶赴五台县西米市社区对她进行了采访。
难忘入党的那一天
“那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天。”张秀珍由此打开了思绪。
1973年参加工作的张秀珍,一心要求进步,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75年9月16日上午,在邮电话务员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两年多的她,正式通过党组织考察光荣入党。从她高举右手郑重宣誓的那一刻起,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矢志不移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入党的这一天,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清晰地记录了她决心为党为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和铿锵誓言。
“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比别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张秀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76年5月的一天,局领导找她谈话,说是组织上准备提拔她为邮政局副局长。张秀珍心想,自己是一名入党不足一年的党员,组织上如此关心、重视自己,自己应该首先响应组织号召,而不是获取个人待遇,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提拔机会,毅然决然自愿报名前往最偏僻的农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干就是3年,贫穷与艰苦伴随着她走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说到这里,张秀珍眼里满含热泪。回首往事,她依然说:“我的选择是一个党员应有的正确选择。”
党徽在她的胸前熠熠生辉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张秀珍一生的座右铭。
从入党那一天起,张秀珍就特别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她深深懂得这是一份神圣的责任与使命,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那枚党徽始终端正地佩戴在她的胸前。用她的话讲:每做一件事时,总会低头看看党徽,对照党员的标准衡量一下自己还有什么欠缺。
1998年的一天,她到茹村乡柏板口村下乡,看到从小断了左手的俊梅,不堪忍受同龄孩子取笑欺负,好几次想自杀。秀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跟俊梅父母商量让孩子学一门技术,自食其力。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她就领着俊梅赴大原毛衣编织厂学习编织技术。她还自掏腰包,购买了1600元的编织机,在自己的新房里办起了毛衣编织厂。先后吸收了8名残疾人参加,让他们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张秀珍的生活很俭朴,她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四年穿了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而在困难群众面前,她又很慷慨,扶贫济困,毫不吝啬。
1988年的一天,张秀珍去县医院探视病人,看到急诊楼门口聚了好多人。她急忙跑过去,只见一女孩面色煞白、额头上流着豆大的汗珠,躺在地上痛苦得直打滚,焦急的母亲哭喊求救,原来是因为钱不够入不了院。张秀珍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她赶忙回单位向同事借了3000元钱,替女孩办了入院手续,又找来大夫为她诊治,直到女孩病情稳定下来,才悄无声息地离开。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诸如此类的事,不管是小事大事,都会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并且要办就要办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她,一个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光和热的老党员。
退休不褪色,勇挑重担发挥余热
“这个社会最可怜的当属那些空巢孤寡老人,我们必须好好关照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党的温暖。”张秀珍十分动情地说。2013年6月退休的她,在有关领导的动员下,担任西米市社区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创建“新型”文明社区的重任。
上任伊始,她就带领社区人员直奔空巢孤寡老人家,访贫问苦,为他们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八一厂的退休工人郭明奇,今年75岁,十几年患腰腿痛行走不便,靠1000多元退休工资生活,有时连吃药都不够,儿女又不在身边,老两口生活比较困难,社区给他们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及拐杖等,并给他们留下了便民服务卡,生活中遇到困难社区人员随时来帮忙解决。郭存清老人,患脑梗塞十几年行动不便,儿女都在外地,家中只有两位老人,生活中存在诸多困难。了解到这些,张秀珍首先与县残联协商,给老人送去一辆轮椅,又给他留下了便民服务卡,让他在有帮助需要的时候能及时与社区联系……桩桩件件,可谓不胜枚举。
社区的居民们都说:咱们社区来了个好书记。
“居民的困难,就是社区的大事。”张秀珍如是说。只要社区居民谁家有困难,她就会第一时间出现。201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张秀珍去看望锦绣苑小区87岁高龄的抗美援朝战士李福全老人。她一进门看到李福全的妻子躺在床上痛苦地抽搐着,冷汗淋漓,面色蜡黄。她赶紧叫来博爱医院韩大夫为老人诊治用药,并悄悄支付了医药费。锦绣苑小区的史建华,今年63岁,是一级肢体残疾者,患类风湿关节炎20多年,不能下地,无法行动,生活较为困难。张秀珍在了解情况后的第二天就给她送去轮椅拐杖以及面和食用油等,并经常派工作人员去探望。老人们感慨地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肩挑两个家,一头是大家,一头是小家。几十年来,张秀珍欠父母、丈夫、孩子的实在太多了,但她无怨无悔。四十余年如一日,她共帮助孤寡老人2600人次,看望空巢老人1000余人次,帮助残疾人3800人次,照顾困难户156户;帮助建设希望小学1所,资助贫困学生10人,救助病危患者5人次。累计出资3.5万余元,用于组建文艺队、救助病危人、帮助学生交学费等;捐物价值8万余元,向孤寡老人和残障人捐助棉被、毛衣、煤炭、电视机、编织机等。
亲戚、朋友总是不解地问:“秀珍,你傻吗?他们与你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你图个啥?”“不为别的,只为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称号。”张秀珍心平气和地说。2016年,她被山西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张秀珍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义无反顾地践行着初心和使命,把普普通通的事坚持做到最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初心,默默无闻、孜孜以求,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大爱书写着时代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