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人刘管锁深情讲述叔叔刘斌一家的英雄事迹。本报记者王天晓摄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静静地躺着一个士兵。为人民,保河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临去时留给妈妈一句话,把我埋在边境,于是这里多了一座坟墓,不,那是一座兵营,日日夜夜,日日夜夜,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台上,当宣讲人刘管锁读起牺牲时年仅22岁的堂弟刘光生前写下的这首诗时,台下的听众无不感佩动容。一家两名烈士、六位英模,刘管锁叔叔刘斌满门忠烈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我的叔叔出生在阳城县南井沟村一户贫穷家庭,18岁的他便跟随我的大伯刘渐宽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第二年,24岁的大伯在与日寇的战斗中牺牲,接续兄长的遗志,1945年,他毅然参加了解放军。”从叔叔刘斌说起,刘管锁满怀深情,“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驻守边疆,叔叔一直战斗、坚守在保家卫国的前线。”刘管锁说,正是在叔叔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影响下,熏陶出了全家忠诚担当、舍生忘死的红色家风。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身为云南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的刘斌上阵指挥,而他的妻子王昌群则参加支前服务队。此后,已是副连长的大儿子刘光、刚从军医学校毕业的二女儿刘丰,以及二儿子刘明、二女婿陈加勇先后参战,刘斌一家六口站上了保家卫国的前线。 1981年12月5日,带领侦察分队外出巡逻的刘光在排雷过程中壮烈牺牲。3年之后,年仅21岁,在老山作战主攻任务中担任尖刀班班长的刘明为掩护战友以身殉国。“小儿子牺牲没多久,在部队医院当外科医生的二女婿又积极申请参加前线医疗队。叔叔知道后说:‘去吧,多一个医生就能多抢救一个伤员。’临行前,婶婶亲自烧菜为女婿送行。餐桌上给两个弟弟摆了两副空碗筷……”讲到此处,台上台下声声哽咽。 “这些故事,我在不同的场合讲了不下百遍,但每讲一遍,心情仍然会非常激动和自豪。”75岁的刘管锁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一代,能从他们的革命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中汲取力量,让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氛围,让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本报记者王天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