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他的《书湖阴先生壁》中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感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深翠欲滴又生机勃勃的清幽画卷。时至今日,这样的美景,这样的心境,依然是我们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抓一把黄土,就能感触到土地厚重的历史;掬一捧溪水,就能聆听到河流清灵的蕴味。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地荒漠化等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环境污染已迫在眉睫。2021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设立,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顾名思义,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据统计,目前,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占比达29%,且每年依然有近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了沙漠,经济损失每年达到423亿美元。更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是,被称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也逐渐由沃土变成了荒漠。
知危机而除隐患,明形势而修其正。据了解,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许多国家通过植树活动、环境教育、土地退化和干旱问题网络研讨会等形式传播有关荒漠和干旱的信息以激励世界各地的人们采取行动,防止、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在非洲赞比亚,土地英雄—大卫·查波洛科在首都卢萨卡组织植树和宣传活动,以此纪念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活动还鼓励学校、大学环境协会和生产公司积极参与;在阿曼,政府举办土地退化和干旱问题网络研讨会,并在环境局的社交媒体上传播有关荒漠化和干旱的信息等。同样,我们国家在防治土地荒漠化问题上,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由点到面带动荒漠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我国的防治荒漠化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赢得了“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的赞誉。
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我们要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守望相助,共同为恢复良好土地生态出实招,亮硬招,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营造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忻新语—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