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新闻政务要闻地市快讯行业动态
忻州宣传宣传动态理论学习文明创建
文化忻州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忻州书吧
忻州人物人物春秋时代英才点亮忻州
国际国内忻州概况旅游快报景点推荐
走遍忻州名山雄关温泉度假红色景点
网信工作名城风采民情民俗特产美食
忻州视频映像忻州政策法规社科研究
重点工程特别关注忻州网事
忻州公安忻州万象忻州教育
专题报道忻州农村忻州卫生
忻州民生忻州食药旅游服务
忻州网群: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星期
当前位置 首 页 > 忻州人物  
“香菇之父”张树庭
http://xz.sxgov.cn/  忻州新闻网   2021-06-15 10:21:51

张树庭,1930年9月30日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上庄乡沟里村,是澳大利亚籍华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生物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曾兼任国际热带地区菇类学会主席,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香港微生物资源中心主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署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他是世界公认的研究蕈菌权威。

少年时代,张树庭跟随舅舅到西安等地念书,1949年考入台湾大学。1958年获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张树庭的研究课题主要是真菌学及其遗传学,独辟蹊径,硕果超群。除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外,还出版了不少专著,其中包括197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蕈菌及其形态、细胞遗传、营养及栽培》,1975年由世界图书公司出版的《草菇》,1978年由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的《食用菌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法》,198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热带菇类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法》等等,都是深得学术界赞许的权威力作。

张树庭研究草菇始于1962年。开始他在香港中文大学附近的沙田、马料水一带的田间地头捡稻草栽种草菇,但后来稻田渐渐消失,能采集的原料越来越少。到了1969年,他突破传统方法,领导香港中文大学食物蛋白质生产研究中心,开始采用废棉、茶渣等垃圾栽培和生产草菇,经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在人口密集的工业化城市香港,废棉、茶渣之类的废料很多,为清理这些废料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利用废棉、茶渣生产草菇,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为居民提供了高蛋白食品,真是一举两得。张树庭说:“草菇会自己分解棉花废渣的纤维素,转化成糖分,然后自己吸收,便能生长,再加上它不用光合作用也能生长,不会排出二氧化碳污染环境,绝对算得上是“‘环保食物’”。社会各界对此大加赞赏。

中国是最早培植和食用菇类的国家之一。200多年前,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和食用草菇,草菇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后来,草菇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在栽培和食用香菇方面,日本并不比中国早,然而由于他们有较多的研究和宣传,于是一些学术著作就把香菇称为“日本菇”。

作为炎黄子孙,张树庭第一次看到“日本菇”这个名词时,着急得坐不住了:“香菇已经成了‘日本菇’了。草菇是我们中国人首先培植和食用的,如果不认真去研究,或许有一天,也会像香菇一样被外国人拿了去。”

张树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草菇正名。经过反复实践和大量考证,他在草菇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撰写了一篇观点鲜明、材料翔实的论文,投给权威杂志《波士顿经济植物学》(美国),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将草菇改为“中国菇” 。论文发表了,张树庭的主张得到了国际公认。

张树庭怀着强烈的民族感情,以自己出色的研究成果,发展了中国驯化和食用草菇的经验,填补了世界研究草菇的空白。海外社会反映热烈,报刊纷纷报道说张树庭为中国人争了光。

对于把香菇称为“日本菇”的说法,张树庭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也投入巨大精力进行研究和考证。他下定决心:非把“香菇之源”弄清楚不可。

首先,张树庭查阅古代典籍,了解中日两国关于香菇培植的记载。我国的浙江省龙泉、景宁、庆元三市县交界地带,很早就出现人工栽培的香菇,其技术史称“砍花法”。据传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是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吴三公(其所在地现归庆元县管辖)。

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何澹编纂的《龙泉县志》上,就有庆元人栽培香菇的确切记录共180余字。这是人类香菇栽培史上,留下的可供查证的最早、最完善的文献资料,反映了香菇栽培从择时、选场、砍花、培育、收采、烘干、分级等整个过程,表明浙江当时人工栽培香菇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至明代,浙江参政陆容(1436-1494)在任时所著《菽园杂志》卷十四中,将《龙泉县志》中记载人工栽培香菇的内容转录其中。又过了一百多年,到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在黄佐所编《广东通志》中,又将陆容《菽园杂志》中关于香菇栽培的文字,引入其中。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广东通志》在“物产”栏目中再次记叙这些文字。此时,浙江菇民栽培香菇的技术已在广东广泛传播推广。

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整理总结的日本香菇栽培著作《惊蕈录》问世。此书开创了“日本菇”立论之先河,著名的日本香菇史学家中村克哉认为,《惊蕈录》对于日本香菇生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香菇称作“日本菇”,也就在国际上流行开来。然而,《惊蕈录》记叙日本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内容,却是转载与参考了中国的《广东通志》。此时,距离何澹编纂《龙泉县志》已晚了587年。

可见,日本并非人工栽培香菇之“源”,而只是“流”。

其次,张树庭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实地考察。他曾专门赴日本,到生产香菇历史比较久远的大分县等地进行考察。大分县是日本香菇的第一产地,因森林资源丰富,用原木生产香菇,技术、品质等方面拥有很大优势。当地政府和蘑菇振兴协会定时举办香菇品评会,展示产品,表彰菇农,现场销售产品。香菇成为日本重要的消费品和出口商品,大分县等地发挥了领头作用。但这仍不足以说明这些地方就是“香菇之源”。

当张树庭得知浙江省庆元县很早就栽培香菇、当地民众世代以此为业,至今仍有菇神庙等文物古迹遗存,就意识到这里极有可能真的是香菇的发源地。于是,他一直关注着庆元县,投入精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1987年他在《热带菇类》杂志上发表了香菇溯源的研究文章,并配上由庆元县人士提供的菇神庙照片。1989年3月,在国家轻工部的安排下,张树庭实地考察了庆元县的历史文化以及香菇产业。通过采访、座谈和讲座,他更坚信自己的推断,于是为当地写下了“香菇之源”的题词。

1993年,张树庭到庆元县主持全国香菇专题研讨会,并为“庆元县香菇市场”“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题写了牌匾,还动员日本学者古川久彦支持于翌年在庆元县举办的国际会议。

经过充分准备和有序运作,国际香菇生产及产品研讨会于1994年11月在庆元县隆重举行。张树庭来到庆元,期间,他特地接见了当地菇农代表,并为菇神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此后,他与美国的菲利普·迈尔斯教授,以及参加会议的22个国家的78位外宾中的30多位学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共发表了30多篇文章,科学地告诉世界:中国庆元县是世界真正的“香菇之源”。

发现和确定香菇的发源地,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致富。如今,庆元县已成为集香菇育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信息传播于一体的“香菇大县”。

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张树庭经常接受媒体采访。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说:“我们看电视节目,听你讲蘑菇的营养价值,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我祖籍是山西的,听你的口音觉得很亲切,判断你也是山西人。可是我先生不相信,我们俩就打赌了。请问张教授,你是山西人吗?”张树庭在电话里对她说:“我要祝贺你,你赢了,我是山西人。”其实,他离乡已数十载,留存的不仅是他的家乡口音,而是他的满腔华夏情愫,他对故乡和祖国的眷念一直都在。他自己就说:“我时刻都没有忘记,我的根在中国!”

1979年张树庭应中国轻工业部邀请,首次来华讲学和交流学术,此后他频频归来,荣任轻工业部和商业部食用菌高级顾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许多城乡。

浙江省是张树庭频频光顾,倾注心血最多的省份之一。他多次在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杭州市农科院等院校,举办蕈菌学及食用菌产业讲座,推动食用菌的发展。获得“香菇之源”荣誉的庆元县菇农,更是念念不忘张树庭为探明香菇源头所付出的努力。没有他的崇高声望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没有全体富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香菇可能还一直被人称为“日本菇”。国际食用菌学术界历来存在的日本与中国的“香菇发源地之争”,如今终于一锤定音。

对于家乡山西,张树庭是有点“偏爱”。自1980年首次来山西进行学术交流,以后他多次访晋,分别在太原、大同、原平等地参观指导,举办学术报告会、食用菌培训班、赠送优良品种及学术资料。他担任山西大学生物系名誉教授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的技术顾问,经常回故乡讲学、辅导。他为山西引进的凤尾菇,因其效益高而得以在25个省市推广。他赠送的双孢菇优良菌种,在太原、榆次、汾阳等地大面积栽培后,连年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广泛推广、全面开花。

祖国对于海外赤子的厚爱也是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早在1990年10月,中国轻工业部就授予他“国际合作奖”; 2008年,浙江省政府授予他“西湖友谊奖”; 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国务院授予他“国家友谊奖”。

关键词:
编辑: 姜晋峰      责任编辑: 姜晋峰 来源: 忻州日报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图片 更多>>  
   
郑连生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 朱晓东巡视2021年高考考点 市委平安忻州建设领导小 ... 
   
郑连生在代县五寨县调研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 郑连生与江苏省国信集团 ...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 朱晓东与云中温泉小镇项 ... 市委召开市政法队伍教育 ... 
新闻聚焦 更多>>  
印像忻州 更多>>  
   
悦读忻州:诗里诗外情正浓 原平市民在年货市场挑选 ... 原平弓家庄村刘建年家西 ... 
   
五寨回收秸秆保护生态环 ... 数只黑鹳在云中河景区涉 ... 定襄县河边镇村民晾晒玉米 
   
五台县东雷乡扶贫“张杂 ... 忻府区南张村村民种植辣 ... 偏关县隆重庆祝2020年“ ... 
忻州新闻 更多>>  
友情链接  
   
主管: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忻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0-3026833 3309576    QQ:379022001
地址:忻州市长征街21号市委大院    邮编:034000    邮箱:379022001@qq.com    xww88@qq.com    技术支持:黄河新闻网
本网由忻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新网备140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