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纪念馆。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这一战成为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习近平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抱定必胜信念,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
广西兴安曾有句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讲的就是红军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都庞岭的海洋地区,横跨湘南、桂北和湘西南地区的“湘桂走廊”谷底,由南向北穿越桂北的兴安、全州,奔向洞庭湖。湘江是中央红军西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也是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天险。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边的阴谋。红军长征,大小百战,惟湘江之战最为惨烈,最为悲壮。
(一)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离开广西后的第76天,博古、李德指挥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向西南方向突围,沿着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行军。出发时,由于中心思想不明确,采取“搬家式”转移,部队携带大量辎重,导致行军速度缓慢。陈毅后来回忆说:“五六万军队,民夫就有一二万,队伍就是一条龙,矛头都冒到白区去了,尾巴还在这里,从尾到头要走三天,每天走六十里、四十里。”缓慢的行程,无形中给蒋介石提供了布置封锁的时间。
由于红六军团每日都向红军总部报告自己的位置,敌人很快破译了红六军团的电报。当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向西南角突围转移的情报后,就召集幕僚分析红军意图,商量对策,立即设置了三道“钢铁封锁线”,层层堵截红军。
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急忙命令湘军组织新防线,企图切断红军西进道路,把红军包围在遂川以南、桂东曲江以东的湘南地区。但当时何键的湘军正分散在各地“清剿”,来不及组织大规模兵力,湘南只有一些地方部队驻守。1934年11月5日至8日,中央红军从汝城、城口之间,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此后,再一鼓作气,于1934年11月13日至15日,由郴县、宜章、良田间打开缺口,突破第三道封锁线;15日占领宜章,18日兵分两路向道县、江华挺进。
中央红军连破两道封锁线,蒋介石大为震惊,但还判断不出红军的行动方向,当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终于判明,中央红军突围的真实意图,即沿着红六军团走过的路线,经广西北部的全州、兴安渡过湘江,与贺龙、萧克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判断出红军的意图后,一方面,蒋介石担心三支红军会合后重建根据地,使湘鄂川黔苏区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更大区域;另一方面,他确信此时的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于是召集幕僚制订新的围歼计划,构筑第四道封锁线,即依托湘江天然屏障,调集中央军和湘军,联合粤、桂两军,协力包围红军于湘、漓两水以东,形成一个口袋阵,然后自西向东收缩,扎紧口袋,迫使红军进行决战。
11月12日,蒋介石任命西路军总司令、湖南军阀何键为“追缴军”总司令,命令在湘、漓两水以东地区,务求将红军全部歼灭;务必不能让红军渡过湘江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11月13日,何键根据蒋介石命令拟定了“追缴计划书”:第一步,依托湘南的潇水,先合击红军于潇水之滨;第二步,设置第四道封锁线,聚歼红军于湘江以东、湘桂边界以西的桂北地区。11月16日上午,桂军与湘军达成防堵协议,合力封锁湘江,对红军共同实施南北夹击。
至此,从蒋介石的总策划到何键的具体执行计划,再到桂、湘两军的联合防堵,堵截红军的看似“密不透风”的第四道封锁线已布置就绪。面对天险和敌人的精心策划,湘江一战,红军已经完全陷入不利态势。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何键先后调集中央军8个师,湘军7个师、粤军6个师,桂军5个师共26个师及部分独立团近30万兵力,参与湘江战役。
(二)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在湘南继续西进,11月18日,中革军委将红军兵分两路,并决定在25日渡过潇水,主力继续西进。
11月22日拂晓,红一军团第二师的第四、第五2个团成功抢占道县,控制住潇水上的浮船和两岸的所有渡口,打破了蒋介石的第一步计划。
11月23日晚,军委在宁远县地域作出决定:坚决打击追敌,继续西进,西进道路就是向西越过湘桂边界,进入广西抢渡湘江。这实际上是钻进蒋介石早已经部署好的第四道封锁线。据此计划,军委要求后卫队打击紧追而来的敌军,确保25日拂晓前红军全部渡过潇水,然后迅速脱离追兵;前锋攻占蒋家岭、永安关,同时袭取江华,为大部队入关开辟道路。
11月25日下午,渡过潇水的中革军委正式决定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按照这个总的部署,军委将红军分成四路纵队,向湘江地域前进。这个四路进军的计划,以全面打乱敌之部署、多路强渡湘江为目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红军还不了解桂军已撤离西面湘江防线三天之久的事实。这个决定是依据过时的错误敌情作出的。
为实现军委的战役意图,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同时向全军发出《野战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政治命令》。命令指出,红军目前即将进行决定命运的渡江作战,要利用敌人尚未完成合围之时渡过湘江。同时也指出,敌人以逸待劳,而且武器装备占优,红军要做好遭受极大伤亡的准备。命令措辞前所未有的严峻,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三)
军委下达上述命令几小时后,红军总部已经掌握湘江防线空虚情况,也知道了何键率部再度封锁湘江。在这危急关头,本应全军精简辎重,迅速直达湘江,在短时间迅速通过湘江。但是军委没有根据新敌情作出新部署,仍旧按照四路进军计划,辎重压身的红军行军速度本就缓慢,通往关口的便道又都是崎岖狭窄的羊肠小道,更是举步维艰。第三纵队终因山道不通受阻,不得不改变原计划路线。如此行军,直到11月27日,四路进军才终于改变了不利局面,形成了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红五军团仍为后卫,直驱湘江的态势。但这一折腾,多耗费了两天的宝贵时间,在这两天里,战机稍纵即逝,形势骤然吃紧,敌人已经形成南北两方加攻,东西一尾一头追堵、三面包围红军的态势。此时,红军要想渡过湘江,只有全力撕开血网,杀出血路。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迫在眉睫,势不可免。
11月27日上午,红二师的第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团部渡过湘江,抢占湘江界首渡口,成为第一支整建制渡过湘江的红军部队。进入界首后,耿飚、杨成武一边勘察敌情,一边发动群众,群众很快消除了畏惧感,纷纷帮助红军架设浮桥。紧接着红一军团的第二、第六团也渡过湘江,抢占和控制了界首以北至全州段湘江的所有渡口。蒋介石得知湘江无兵防守的情况后,大为震怒。11月28日,蒋介石发电严令桂、湘两军按原计划,夹击已过河红军,堵击未过河红军。他还没放弃把红军主力消灭于湘江以东的目的。在蒋介石的催令下,三面四方之敌,再次联手锁牢并收紧湘江血网,欲把湘江变成红军的覆没之地。
在敌人压缩包围圈时,一方面,红一、红三军团的前卫师已经占领界首到屏山的所有渡口,军委纵队也已经入关,离湘江只有55公里;但另一方面,红军队伍拉得过长,前锋已经过湘江,而红八、红九军团落在其后,前后相距达100公里。28日下午,军委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军委纵队和所有战斗部队,到11月30日全部渡过湘江。中央红军彼时如能轻装疾行,仍然可以利用最后的有利时间,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但是,“左”倾领导者没有果断让部队抛弃辎重,辎重压身的红军不仅行动受限,作战也遇到极大困难。平均每天行程不到28公里,军委纵队28日已经到达文市,30日拂晓才到达界首渡口。这导致后面急速入关的红八、红九军团和后卫红五军团无法及时过江,担任两翼掩护的红一、红三和后卫阻击的红五军团,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新圩、光华铺、脚山铺是我军两翼为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全力阻击敌人的三个主战场,展开了最残酷的合围与突围的较量。
新圩是通往全州和湘江的必经之路,守住了新圩,就等于掌握了进出湘江的第一道生命线。11月26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团:红五师主力赶到新圩,进占新圩以南至马渡桥。当日下午,红五师就接到军团紧急电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三天至四天。红五师只有2个团和临时调来的军委直属炮兵营,总兵力3000余人,桂军则是7个团,兵力超过10000人,还有飞机、大炮等装备。红五师由于连续作战,极度疲劳,加上兵力悬殊,师长李天佑认为坚持两三天有把握,四天就难了。27日下午,修建了简易工事。28日上午,两军对接,在排埠江第一轮交手,直打到晚上,进攻的桂军没有攻下一个山头。29日,桂军增加兵力,发动大规模立体进攻,飞机、大炮轮番轰炸,红五师伤亡惨重。面对巨大的牺牲,红五师多么希望军委纵队快点行动,每走快一步,就会减少很多伤亡。但是,军团的电令,仍然要红五师坚守,坚守,继续坚守。直到30日下午,红三军团命令红五师把防务工作交给红六师第十八团,红十八团不熟悉地况,匆忙参战,终被敌军重兵包围,顽强阻击至全团阵亡。这场战役,最终牺牲了师参谋长、2个团长和营、连、排大部分指挥员,以伤亡过半的代价,赢得了新圩阻击战的胜利。
光华铺,位于界首南5公里处,向东离湘江2公里,是界首渡口的安全屏障,如果光华铺失守,从界首往北的所有湘江渡口又将被桂军控制,后果不堪设想。29日,红十团多次与桂军交火。半夜时分,桂军偷袭而来,又发生猛烈交火,经过激战,桂军大部被歼,红军三营也牺牲不少指战员。天微明时分,军委第一纵队接近渡口,为保护军委纵队安全渡江,又展开激烈战斗,团长沈述清牺牲。得知红十团伤亡400多人,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继续坚守光华铺,两军展开拉锯战,主要山头数次易手。渡口近在咫尺,不能失守,否则没有退路。战斗中杜中美牺牲。两任团长先后在数小时内捐躯,敌人乘势反扑,不断轰炸。30日下午,光华铺第一道防线失守。第二道防线,由红四团驻守,30日晚上和12月1日,桂军故伎重演,偷袭第二道防线。12月1日拂晓,从新圩阻击战撤下来的红五师十四、十五团赶来,与30日晚赶到的十三团会合,一直坚持到12月1日下午才撤离。光华铺阻击战,红三军团挡住了桂军4个团的进攻,仅红四师就牺牲了1000多人,其中红十团的第三营伤亡过半。最终完成了保护界首渡口安全、阻击桂军北上会合湘军封锁湘江的艰巨任务。
脚山铺,北距全州16公里,东距屏山渡2公里,南距大坪渡口14公里,西南距界首渡口25公里。若敌人过了脚山铺,就可能直驱湘江,彻底锁死血网。为保证军委纵队和各军团渡过湘江,红一军团第二师及第一师1个团在脚山铺构筑工事,阻击南下封锁湘江的湘军。29日早上,湘军向红一军团发起进攻。湘军是4个师加1个团,红一军团只有4个团,阻击任务十分艰巨。30日拂晓前,连续急行军100多公里的红一师2个团赶到脚山铺即投入战斗。阻击战异常惨烈,红四团政委杨成武负重伤倒在路边;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受重伤后不愿做俘虏,举枪自尽。30日晚,为免遭敌人包围,红一军团退守组织第二道阻击线。当夜,红军三分之二的部队还未过江,而敌人的口袋愈收愈紧。12月1日拂晓,红一军团的2个主力师在第二道阻击阵地与湘军厮杀。一股湘军一直打到红一军团指挥所门口几十米的地方。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惨重的一场血战,红一军团一、二师与湘军激战三天三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经过28日至30日的左、右两翼阻击战,红军以巨大代价保证了军委纵队得以顺利过江。但是,形势仍然很严峻,至12月1日凌晨,按照军委渡江令,只有军委纵队和打掩护的前锋部队过了江。即红一军团第一、二师,尚未过江的还有8个师。离湘江最远的第三十四师、第六师的十八团还在新圩的枫树脚。南下的湘军源源不断,他们力图封锁湘江渡口。如果不堵住南北夹击的湘、桂军,江东的红军将无法过江,红军可能被截成两截。竭力保住湘江渡口,保护江东红军抢渡湘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湘江战役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军委连发两道电令,其中一道电令明令:“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生死存亡,在此一战。
军委两道电令,极大鼓舞了江东将士的斗志,他们只有一个最简单的信念,过江,过江,过江。12月1日,湘江战役猛烈程度史无前例。左翼防线,红三军团在界首渡口节节抗击桂军,右翼防线,红一军团在脚山铺拼死抵挡湘军;后卫红三十四军在枫树脚拖住桂军。面对疯狂的敌人,红军将士拼死搏杀,用生命为江东部队赢得了抢渡的宝贵时间。江东红军为了两翼部队减少伤亡,也为了自身生存,以顽强意志,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拼死赶往湘江,展开惊心动魄的抢渡。抢渡路上,敌机来回不断轰炸、扫射,抢渡路途、涉渡江面成了血腥屠场,很多红军将士永远倒在了渡湘江的路上。湘江两岸,红军的鲜血溅满了岸边的石头,染红了一江碧水,八角帽顺江漂流……见者无不为之哀戚,为之动容。硝烟退去,江水为之哀鸣。湘江,这条生死之江、悲壮之江,终于被红军甩在了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