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新闻政务要闻地市快讯行业动态
忻州宣传宣传动态理论学习文明创建
文化忻州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忻州书吧
忻州人物人物春秋时代英才点亮忻州
国际国内忻州概况旅游快报景点推荐
走遍忻州名山雄关温泉度假红色景点
网信工作名城风采民情民俗特产美食
忻州视频映像忻州政策法规社科研究
重点工程特别关注忻州网事
忻州公安忻州万象忻州教育
专题报道忻州农村忻州卫生
忻州民生忻州食药旅游服务
忻州网群: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星期
当前位置 首 页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http://xz.sxgov.cn/  忻州新闻网   2021-06-07 09:39:58

——寻访江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安源支部诞生地

1922年2月的赣西,大地苍茫,阴霾盘桓,寒冬还未退却,春天似乎遥遥无期。但在株萍铁路安源火车房一间简陋的工房里,一件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正在秘密进行:略显斑驳的墙上,一面用红纸做成的党旗,被工工整整地挂了上去。李立三、朱少连、周镜泉、李涤生等6名党员,站在党旗前庄严宣誓:努力革命,遵守党纪,牺牲个人,永不叛党。

红色的党旗象征革命,锤头、镰刀,代表紧紧依靠的工人和农民。

好似霹雳一声惊雷,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中共安源支部正式成立,这也是江西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从此,革命的火种开始激荡与燎原,人民的力量像火山一样爆发,安源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在中国革命寻找正义、真理与光明的征程中,安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印记。

红色安源,工运旗帜

初夏的赣西大地,远山如黛、生机勃发。距萍乡市城区6公里的安源区安源镇,苍松翠柏包围着牛形岭,把这座海拔并不算高的山脉,装扮得庄重而蓊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就坐落在牛形岭的半山腰。

沿着山脚下的台阶拾级而上,要经历8个平台,寓意毛泽东从1921年至1930年间,曾8次来到安源;每个平台设立17级台阶,代表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后签订的17个协议;全部台阶加在一起,共136级,象征着当年有1.36万名路矿工人,加入了大罢工的行列。

站在纪念馆前,细雨蒙蒙中,大楼上毛泽东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个大字格外醒目。遥想百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路矿工人水深火热,革命浪潮云涌,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恍然间,这一切已经被定格成一幕幕传奇,被历史深深铭记。

步入纪念馆陈列大楼内,历史仿佛瞬间为我们打开了神秘的大门,500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200余件一级藏品,宛如一张张黑白照片,向我们默默诉说着被时光尘封的往事。

纪念馆研究室主任黄领告诉我们,安源路矿,其实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创办于1898年,是清末邮传大臣、官商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特意引进外资合办,属我国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也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五四运动后,安源路矿工人最多时达1.36万人,大多是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破产农民。

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2个小时以上,下井没有任何保护用具,工资十分微薄。路矿两局还对工人任意逮捕、审讯,滥用私刑,有的工人甚至落下残疾、丢了性命。面对剥削和压榨,工人们没有放弃反抗,从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后进行了7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斗争,但由于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最终都失败了。

历史总是会作出最好的选择。1921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将一个火种种植在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等革命者,践行初心和使命,汇集安源开辟和领导工人革命斗争,举起了一面引领风潮的工运旗帜,创建了不朽的革命功绩。安源革命斗争也从此成为江西革命历史的开篇之作,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星火在指引,地火在燃烧

除了纪念馆陈列大楼,在安源,还有多处革命遗址: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八方井44号;刘少奇和路矿当局谈判的安源公务总会大楼;李立三开办工人补习学校的五福巷……一处处遗址,见证了曾经的烽火岁月和一代伟人的艰辛探索与青春奋斗。

八方井44号,坐落在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的一侧,被一棵棵高大的樟树环抱。站在这处由青砖砌成、造型简陋的居所前,看着屋檐下一颗颗晶莹的雨珠悄然滑落的情景,我们的眼前倏忽间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位青年身穿青衣长袍,左手握拳,右手挟着纸伞,目光如炬,步履铿锵地向我们走来,身后山峦肃立,风雨欲来,而他气宇轩昂,心中似乎藏着雄兵百万。

这位青年就是时年28岁的毛泽东,而这样的画面来自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中描绘的正是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前往安源时的情景。

黄领告诉我们,毛泽东当时前来安源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就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泽东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过生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了“安源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之旅。他深入矿井、锅炉房、工房,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深入地了解到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在这里,毛泽东目睹工人们的悲惨现状,他意识到,安源是一座“火山”,具备发动工人运动的充足条件。

考察期间,一名矿工向毛泽东哭诉:“矿工如果死在井下,工头只给赔偿16元,一匹马还卖60元呢,我们工人的命真是连牲口都不如。”另一名工人无可奈何地说:“这有什么办法呢,怪只怪我们命苦哇!”

“不对!我们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听到这里,毛泽东随手捡起一颗石子,对工人说:“一个小石头,一脚就踢开了,如果用石灰把很多个小石头砌在一起,就不那么容易搬动了……我们要组织大家一起抱成团,才有力量。”

同年11月,毛泽东偕同李立三等人,再次来到安源,他们白天访问工人,晚上邀请工人到他们的住地交谈,宣传组织工人团体的必要性。他们回到长沙后,决定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和建立党团组织,并委派李立三常驻安源开展工作。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李立三一到安源便创立了一所平民小学,免费招收了三四十名工人子弟读书。此后,李立三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走家串户,广泛接触工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不久,吸收了周镜泉、李涤生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底,成立了由8名团员组成的团支部。随后又成立了工人补习学校,吸引60多名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

1922年2月,一个江西革命史重要的时刻来临了:李立三和朱少连、周镜泉、李涤生、朱锦堂、蔡增准等6人,先后来到株萍铁路安源火车房,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李立三把用红纸做的党旗挂在墙上,严肃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红色象征革命,锤头、镰刀,代表了工人和农民,标志着工农团结一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一卷记载,中共安源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江西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安源支部是江西土地上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党组织的建立,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江西工人运动的胜利结合。

唤起工农千百万

有了党支部,就有了主心骨。1922年5月,在党支部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了,这不仅进一步集结了工人力量,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新发展阶段。

近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立在牛角坡52号——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内心百感交集。作为20世纪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这里曾经风云激荡,见证革命者的群情激昂与坚强意志。抚今追昔,耳畔数以万计罢工者的口号声,仿佛还在声声回荡。

1922年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大会选举李立三为总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9月初,毛泽东等人在听取各方面情况汇报后,果断作出举行大罢工的决定。9月11日,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刘少奇临危受命,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赶赴安源,加强罢工领导。9月1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罢工斗争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发表了《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权利、改善工人福利待遇等正当要求。

9月14日凌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全面爆发,伴随着划破沉沉黑夜的汽笛声,13000多名工人手持火把,高喊着口号冲上街头。随即长沙、湘北、湘南等地的工人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安源煤矿公务总会,刘少奇带着17项复工条件与安源路矿当局义正词严谈判。

“大罢工爆发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迅速给予广泛声援。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工人们挫败了安源路矿当局的种种阴谋。最终,路矿当局在谈判中不得不做出让步。”黄领告诉我们,迫于内外压力,9月18日,安源路矿当局同工人俱乐部代表签订条约,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17项条件。

至此,与路矿当局斡旋5日,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完全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这段闪亮的历史,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漫漫长夜响惊雷。罢工胜利后,饱受压迫剥削的工人们备受鼓舞,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员由此前的700余人迅速发展至17000余人,安源支部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加。1923年春,在中共安源支部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安源地委,到1925年1月,党员发展到230人。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9月,时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安源。在这里,他召集安源、浏阳等地党和军事负责人会议,组建起党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队伍。一大批安源工人就是从那时走出矿井,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红色血脉赓续传承

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采访的当天,虽然雨下个不停,却挡不住人们前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脚步。在馆内,我们遇见了一批从分宜县二中远道而来的中学生,数百人的队伍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求知的专注神情。前来研学的初二(3)班学生涂楚涵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通过讲解,我知道了矿工们当年生活的艰辛,了解到了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在纪念馆的展厅,我们还偶遇了年轻的讲解员金月,入职还不到半年的她,讲解起党史故事来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细聊之下得知,这个长相俊美的姑娘,大学毕业于空乘专业,进入纪念馆当讲解员前,曾在一家知名航空公司担任空姐数年,尽管现在的收入只有以前的五分之一,但她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安源人,受父辈们的影响和召唤,能够回到家乡宣讲红色故事,感到非常自豪,她会坚守岗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弘扬好安源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红土地。

在纪念馆的门口,我们还遇见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保洁员。馆里的知情人告诉我们,这位名叫黄如恒的老人,今年已经60多岁,是安源路矿著名的革命烈士黄静源的外孙女。黄如恒老人原在湖南老家郴县乡下务农。前些年,纪念馆得知了她的境况,为照顾她的生活,请她到馆里做一些工作量不大的保洁工作。黄如恒告诉我们,她在馆里搞卫生时,经常会到自己外公的展板前,一遍一遍地凝视着亲人的照片,反反复复读他的壮烈故事。

黄静源是安源工人运动的重要人物 ,1925年当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同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立即组织安源工人声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同年9月21日晚被逮捕,受尽酷刑,坚强不屈,于10月16日被杀害于安源俱乐部广场前,年仅25岁。

黄如恒说,外公为革命牺牲付出,家里人从不后悔,都为他的英勇事迹而自豪,她也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向太外公学习,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好自己的事,为国家多做贡献。

结束采访前,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安源煤矿总平巷井口。雨中,一辆运送矿石的小火车“哐当哐当”驶入巷道深处,有着120余年历史的安源煤矿如今依然维持正常生产。一百年前的1921年,毛泽东从长沙乘火车来到安源考察,第一站便是这方矿井。而现在,举目四望,远处高楼林立,绿意盎然,一派繁华胜景。安源这座具有光荣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如今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先导,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先辈战斗过的地方,生活安宁而幸福。

一百年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一首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歌》曾广为传唱:“创造世界除压迫,显出我们的威风;联合我劳工,团结我劳工,劳工,劳工,应做世界主人翁,应做世界主人翁。”今天,站在建党百年的新时代的天空下,我们可以骄傲地告慰先辈,你们奋斗过的世界,将由我们接续奋斗,你们未竟的事业,我们将在新征程的路上接续完成。(记者 祝芸生 毛江凡)

关键词:
编辑: 姜晋峰      责任编辑: 姜晋峰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热点图片 更多>>  
   
市委平安忻州建设领导小 ... 郑连生在代县五寨县调研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 
   
郑连生与江苏省国信集团 ...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 朱晓东与云中温泉小镇项 ... 
   
市委召开市政法队伍教育 ... 郑连生在市委党校2021年 ... 郑连生在繁峙代县督导中 ... 
新闻聚焦 更多>>  
印像忻州 更多>>  
   
悦读忻州:诗里诗外情正浓 原平市民在年货市场挑选 ... 原平弓家庄村刘建年家西 ... 
   
五寨回收秸秆保护生态环 ... 数只黑鹳在云中河景区涉 ... 定襄县河边镇村民晾晒玉米 
   
五台县东雷乡扶贫“张杂 ... 忻府区南张村村民种植辣 ... 偏关县隆重庆祝2020年“ ... 
忻州新闻 更多>>  
友情链接  
   
主管: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忻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0-3026833 3309576    QQ:379022001
地址:忻州市长征街21号市委大院    邮编:034000    邮箱:379022001@qq.com    xww88@qq.com    技术支持:黄河新闻网
本网由忻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新网备140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