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阳文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文庙街,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崞县知县周英重建,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葺。2019年10月7日,崞阳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崞阳文庙原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殿、祠、坊、阁、亭、台、楼、榭等建筑百楹,规制完备,气势恢宏。寺庙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仍保持三进院落形制,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7万平方米。中轴线建筑由北向南依次是大成殿、戟门、泮池、棂星门、影壁,院落西南角还有一座礼门。作为原平历史上的一处儒学圣地,崞阳文庙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之一,其建筑配置集中体现出“礼、乐、射、御、书、数”的古代六艺教育特色。
大成殿 明代遗构,占地面积958.09平方米。大殿建在宽大的砖砌台基之上,前设月台,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通高15.2米,黄绿琉璃瓦屋面。平面柱网减柱造,减去前金柱。梁架为七架梁,前后单步梁用四柱,梁柁间瓜柱顶承,纵架施以内额,内额之上施斗拱承托七架梁,具有明显的元代营造特征。金柱斗拱五踩重翘,檐柱斗拱七踩三昂,并出45度斜昂。平身科斗拱明间二攒,次间、梢间、尽间各一攒。明间设六抹隔扇门,菱花纹心屉,梢间砌砖筑墙。
戟门 明代遗构,占地面积226.96平方米。戟门面阔五间,进深四椽,面施圆直柱18根,柱网为分心式布局,单檐悬山顶,黄绿色琉璃瓦饰顶。梁架结构通檐五架梁用两柱,共施斗拱二十四攒,外转两跳五踩双下昂,里转五踩双抄计心造,二跳昂尾向上斜式延伸制成挑幹,鎏金斗拱。
泮池 清代建筑,位于戟门和棂星门之间,半月牙形状,占地面积99.07平方米,上施状元桥。状元桥为两券一伏式三孔砖石拱桥。
棂星门 明代遗构,清代重建,位于庙院影壁以北,泮池以南,占地面积68.26平方米。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意喻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可与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曲星相比。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南通道,六柱五间歇山式牌楼,各柱上端直接通至脊檩,柱两侧施抱鼓石及戗柱,黄色琉璃瓦铺顶。檐下设斗拱五种十九攒,明楼六翘十三踩,平身科施45度斜昂出跳。次楼、梢楼斗拱为五翘十一踩,梢间与两侧围墙相连。
影壁 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5.28平方米。一字形悬山顶砖结构,面宽11.32米,进深1.35米,总高5.46米。
崞阳文庙既是山西现存九座州制文庙之一,又是儒家思想在晋北一带繁衍传承的实物见证。文庙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传统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达到渲染孔子在学术、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崇高地位的目的,为延续孔子文化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佐证。文庙基本呈现了明清时期县级文庙的建筑格局和规制,在总体布局、景观营造、形制规范、建材运用和建造技术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出明清时期晋北地区典型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