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益成纺纱厂工人运动——红色火种 星火燎原 |
大益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机电楼及锅炉房。
出新绛县城,沿潺潺汾河而下3公里,在一排排现代建筑的掩映下,百年老厂——新绛纺织厂(原大益成纺纱厂)矗立在巷子的最深处。 隆冬暖阳下,这座始建于1894年的纺织厂保存得还很完好,25米高的四边形水塔上面,用红砖镶嵌的“双喜临门”图案格外引人注目。1927年,1000余名工人为反对压迫剥削而举行的那场声势浩大的罢工就发生在这里。 1896年,山西巡抚胡聘之筹银22万两,从英国购买了全套纺纱设备,创办“绛州纺纱厂”。但由于战乱、灾害等原因,1922年,纺纱厂被新绛大益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吞并。 “纺纱厂建在新绛,在当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一,新绛地处晋南平原,是主要产棉区之一;其二,新绛是水陆交通要道,商家云集,产品便于行销。”新绛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徐文耀介绍说,当时市场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很大,而“大益成”是晋南地区独一无二的棉线生产厂家,再加上资本家给工人的待遇极低,开工仅一年多时间,就赚回了全部投资。 第二年,该厂扩大投资、增加产量,工人也由原来的500人,发展到1800人。 “据资料记载,大益成纺纱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工人的薪资每日也只有两毛五分钱,学徒工只有一毛二分钱。1927年又遇到大旱,物价暴涨,很多工人生活都很艰难。”徐文耀说。当时工人中有一个叫韩树勋的,曾参加过榆次晋华纱厂大罢工,被党组织发展为共青团员。他来到“大益成”后,看到这里的工人也和晋华的一样吃糠咽菜、衣着破烂,便找陈善、赵金杰等工友商议,要求厂方为工人增加工资。没想到厂方不仅不理睬,还让工头打了那几个带头的工人。听到消息后,工友们群情激愤,有几个工人更是大着胆子说:“干脆全停了算了,不干啦!” 夜里,罢工在酝酿。韩树勋找到几个工友说:“咱们工人团结得越紧,他们就越害怕,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坚持到底!” 黑夜沉沉盼太阳,工人心向共产党。正当罢工即将爆发的时候,上级党组织了解到这里的工运情况,即刻派晋南职工运动巡视员王时青同志来“大益成”领导罢工斗争。 王时青同志来到“大益成”之后,根据上级指示,很快播下了革命火种。从此以后,“大益成”的工人运动有了指路明灯,党的活动在这里逐渐开展起来。 在桥东村的大庙里,在翠峰岭的土坡上,在灯火如豆的工棚里,大伙儿围着王时青同志,听他给大家讲北伐,讲革命,讲资本家为啥发财、工人为啥受穷。他号召工人拧成一股绳,把罢工进行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王时青的话点燃了工人们心头的明灯。大家选出工人代表,继续向资本家交涉增加工资的事。但是第二天,厂门口突然贴出这样一张布告:“赵金杰、崔永福、陈善三人,当即开除,永不复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工友们群情激愤。韩树勋立即找到赵金杰等人召开了工人骨干会议,决定成立“工人自卫队”并马上发动全厂大罢工。 1927年7月18日,工人们簇拥着代表踏入办公区,北厅的青石台阶上,站着一群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工人们一拥而上,面对枪口也不退缩。 经过9天的斗争,厂方被迫承认工人们所提的6项条件,补发了罢工期间的工资,恢复了被开除工人的厂籍……“大益成”工人第一次大罢工获得了全面胜利。 随后的十年间,“大益成”的工人运动在党的指引和领导下,经过了一个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自觉的政治斗争的过程,形成了一支坚强的革命力量。 1937年11月,日寇的魔爪伸进晋南一带,“大益成”股东们一方面压缩工厂资金、变卖资产,一方面遣散工人、宣布停工。 这时的“大益成”工人,已处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之中。 上级党组织根据工人们面临的失业问题,委派县牺盟会张文治和范俊瑞来“大益成”领导工人进行反停工斗争,并成立了“大益成失业工人救国会”。 正当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停工斗争即将开始的时候,一对青年夫妇来到了“大益成”。男的叫李颉伯,女的叫张毓珣,夫妻俩都是党派来的干部。 他们来的目的是发展党组织,领导抗日活动,为我部队扩充兵员。他们一来就和牺盟会一道领导了这场工人反停工斗争,并提出四条反停工理由:一、新绛尚未沦陷,工厂不能停工;二、如要停工,须经“大益成失业工人救国会”同意,并发给每个工人3至5个月的生活费;三、工人的抗日活动,资方不得干涉;四、厂门由工人纠察队把守。 “大益成失业工人救国会”为了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第一次谈判后,李颉伯指示立即组织工人纠察队看守厂内财务、把守厂门,不让资本家带走一针一线。厂方感到工人的力量强大,拖下去对自己不利,最终答应了代表们提出的全部条件。 随着反停工斗争的胜利,“大益成”的抗日救亡活动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就在那抗日风云聚集的日子里,“大益成”的工棚里挂起了一面鲜红的党旗…… 1937年12月26日,夜晚,一盏煤油灯的火光在“大益成”西北角靠近土崖畔的工棚里闪耀着。身穿黑粗布棉衣的南士奇、周风山、赵月德、左五福和身着蓝棉袍的李颉伯围坐在土炕边。他们的脸色都显得异常严肃,然而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泥巴斑驳的土墙上悬挂着一面用红色土布制成的党旗。主持入党仪式的李颉伯同志宣布入党同志名单,4位工人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从此,星火燎原。在党的指引发动下,工人们纷纷要求报名参军,抗日报国,共有600余名工人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其中参加120师359旅的约200人;参加115师的约100人;参加县牺盟会人民武装自卫队的约100人,后改编到二一三旅57团;参加黄骅支队的约100人。 “大益成纺纱厂”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历史的记忆,镌刻着红色的基因。如今,作为革命教育基地,对一代又一代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
编辑: 姜晋峰 责任编辑: 姜晋峰 |
来源: 山西新闻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