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百年记忆。1919年5月4日,一场浩浩荡荡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拉开了帷幕,爱国斗争从青年学子手中的星星之火渐成全民奋起的燎原之势,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一群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用激情和信念践行着坚定的理想和追求;用愤慨和怒火,口诛笔伐,猛烈怦击着腐朽没落的黑暗统治,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晚清著名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这句励志名言,激励了无数血气方刚的中国少年立志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奋起拼搏、保家卫国直至流血牺牲。笔者在求学阶段,每当读到此句,总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自己仿佛置身于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中,与同胞们振臂高呼,愤血疾书,誓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
数十年栉风沐雨,数十年筚路蓝缕,伴随着历史发展的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让我们永远敬仰、怀念、追寻的优秀青年不断涌现。他们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康,前赴后继、鞠躬尽瘁,在历史的天空奏响了一部部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笔触到此,让我不禁想起我们伟大祖国在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有志青年。爱国志士彭湃、夏明翰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立志“甘将热血沃中华”,用生命谱写讴歌,用热血守卫祖国;青年垦荒队员杨华、庞淑英凭着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发出了“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青春誓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国家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奏响了劳动者光荣的伟大时代乐章......诸如此类,他们或积极宣传“抗战救国”思想,或奔赴战场英勇杀敌,或不畏急难险重,化身拓荒者,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正是他们让五四精神熠熠生辉,正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五四精神,才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要传承五四精神,更要让这种精神转化升华为契合时代发展的志愿者精神。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乡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到处都有志愿者们的靓丽背影。他们围绕脱贫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医助学、防灾减灾、大型赛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活动,围绕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等重点群体持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小到进驻老旧小区开展杂草清理、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大到四处奔走,为孤寡老人申请最低生活补贴......他们是在用辛勤汗水弘扬五四精神,用平凡点滴浇灌理想信念,用坚定理想铸就伟大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只有精神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历史担当;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负时代、主动作为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事业中去,让青春之花永放光芒、永不褪色。(忻新语—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