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和风送暖的春日里,我们又迎来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3.15”主题是“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众所周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先于1983年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创立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食品领域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食品安全的相关建议和提案,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提出了《关于建立乳制品行业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针对乳制品行业的供应链特征,建议国家尽快建立产业链安全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工程师史玉东提出对《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乳品监管法律法规修订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建议增加进口奶牛采购地,增加优质奶牛采购的可选性,扩大供方市场,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带来了“关于加快提升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等等。尽管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笔者注意到,每年的3.15都会曝光出大量的企业名单,而在曝光的名单和行业之中,食品安全一直是重灾区,让我们看一下近几年的数据:2017年—无印良品食品标签问题;2018年—山寨食品;2019年—辣条生产企业环境恶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食品安全风险无疑成为社会一大风险。食物掺假、有毒有害、以劣充好等无良行为,不仅严重侵犯到消费者权益,亦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绝对不容小觑。
重拳出击治无良,利刃出鞘护民安。严厉打击食品安全事件,加强食品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已是刻不容缓。监管部门要恪尽职守加强食品安全督查,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守好食品安全防线,保障居民餐桌安全无虞。
比如:我省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人员不定期的对餐饮企业进行食品抽样检测,抽检样品覆盖粮食加工品、食用植物油、食用农产品三个食品大类,食用农产品涉及畜禽肉、蔬菜、水果类等3个食品亚类,抽样批次平均30次。重点检测重金属、农兽残、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等项目。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
众所周知,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要历经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有商业利益,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对食品安全监管需要进行全覆盖,贯穿整个产业链,将所有环节均纳入监管范围,采取全程溯源方式,对问题食品追根究底,查出问题所在,实现精准打击。同时,针对部分商家罔顾法律和道德,生产销售问题食品赚黑心钱,危害社会、破坏市场,性质极为恶劣,民愤极大,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通过重罚、入刑等措施加以惩治,以达到法律震慑效果。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发生变化,对吃得问题要求愈发严苛,不再满足于吃饱饭,还要吃得健康,更要吃得安全。因此,我们要在新业态、新模式下构建由执法机关、品牌方、网络平台、线下实体以及消费者紧密联动的“共治系统”,更好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份安全的食品菜单,一道安全的心理防线,一份踏实的生活保障。(忻新语—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