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6年10月,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由此拉开了忻州旅游由景区(点)旅游向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旅游的大幕。几年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掀起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高潮,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2019年,市级重点推进了33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包括6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在内)建设。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总体目标,我市把文化旅游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力促农民通过发展旅游增收致富。一是开展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二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是全力推动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四是实施文旅“精神扶贫”;五是落实免费送戏下乡;六是开展文旅节庆活动。实施全域旅游规划营销举措,多渠道构建忻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通过邀请新闻媒体和外地旅行商来忻采风踩线,利用各种旅交会和旅博会等平台推介忻州旅游。组织重点景区和旅游企业赴华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华中27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开展专题促销和推介,全方位宣传展示忻州旅游形象。围绕全域旅游规划发展定位,我市着力打造良好市场秩序。一是加强法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市场管理,狠抓安全文明旅游;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提高服务质量。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重点的《忻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河曲县和偏关县全域旅游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实施,定襄县和静乐县全域旅游规划通过评审,其他县(市、区)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景区(景点)改革卓有成效。大刀阔斧进行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市场化、专业化、公司化运营,引进银泰集团、中景信集团、山西高新普惠、陕西袁家村团队等,战略投资实现集群式落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将非遗、演艺、摄影、历史、书籍、文物、戏曲等文化元素与旅游宣传推介、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业态打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文旅活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狠抓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板块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和支撑,文化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王寅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