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既有物质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也包括精神文化层面的“获得感”。
楼阳生书记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更要“兴”文化,让人民群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指出要建立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文化的旨归是“以文化人”,要让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基层末梢延伸,真正实现文化甘露滋润城乡,就要在“送文化”中“种文化”,从“送文化”“种文化”迈向“兴文化”。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和实体生活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鼓舞人提升人引导人的重要方式,是弘扬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种文化”侧重于激活群众在文化上的“造血功能”,从长远上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种文化”不是单纯的“种”,而是在“送文化”的基础上,让文化惠民更精准、更高效。近年来,无论是推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免费开放,还是举办乡镇、村的文化艺术节、全民阅读活动,抑或是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都是瞄准百姓需求,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群众文化群众办,真正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
获得感不仅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共鸣,文化获得感尤为如此。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文脉深入城市肌理,就要“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这既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根本遵循,也是文化民生的具体要求。在“送文化”“种文化”中推动“兴文化”,不断诠释“文化惠民”之真谛,真正形成干群齐动手,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就会点燃整座城市的文化活力,充满勃勃生机。(忻新语—刘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