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虽已进入“ 六九”,但天气仍然非常寒冷。吃过早饭已是上午10点,原平市东社镇王东社村养牛合作社的温树英驾驶着由拖拉机牵引的打捆机,来到赵村的玉米地里打捆玉米秸秆。去年秋收以后,温树英已经把本村所有玉米秸秆全部打捆完毕,并且到邻村的玉米地里去打捆,总共打捆玉米秸秆5000余亩,除满足自己合作社50多头牛的饲草外,还为附近养牛养羊户提供饲草。
近些年来,原平市虽然进行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但玉米仍然是全市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都稳定在60—70万亩之间。由于玉米种植密度大,因此所产生的秸秆也就相应地增多。以往每年秋收后,农民为保证来年能正常春耕,会选择焚烧秸秆,但烧秸秆不但会引发火灾,烧坏树林,破坏土壤结构,更重要的是会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及人体健康,虽然政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禁止焚烧秸秆却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情况,原平市聘请新疆建设兵团原平籍老乡回乡向农民传授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吸引了不少有志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农民参加。包括温树英在内的57个养殖合作社购买了各种类型的秸秆打捆机,在秋收后打捆秸秆20多万亩,不但满足了当地28万头(只)牛、羊、驴的饲草,而且还将一部分富余秸秆销往外地,大大减轻了原平市禁烧秸秆的压力,为保卫蓝天做了最基础性的工作。
同样,在新原乡南滩村,种粮大户弓吉爬也为保卫蓝天做着努力。他在前些年每年秋收后都会把自己流转的土地秋耕一遍,可是去年秋后却一亩地也没有耕。这并不是弓吉爬因粮价下跌想要降低成本而选择不耕,也不是因为他年龄大了嫌累选择不耕,是为了保护蓝天而选择不耕。山西十年九旱,尤其是冬春季节,更是干旱少雪,风大风多,如果是秋耕过的土地,碰到刮大风,由于表层土壤经过松动,便会顺风把表层的绵土刮向天空。天长日久,不但会造成表层土壤沙化,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影响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而且绵土刮向天空轻则形成扬尘天气,重则形成沙尘暴。
目前,“免耕”在原平市刚刚提倡,但已经开始获得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无论是秋天,还是春天,或是夏收后回茬种植,“免耕”面积在逐渐扩大,既节约了种地成本,又缩短了抢茬时间,还可保护耕地,减少扬尘,保卫蓝天,一举多得。
据悉,原平市相关部门近期准备专门召开“打捆”、“免耕”与保卫蓝天研讨会,全面探讨“打捆”、“免耕”与禁烧秸秆、保卫蓝天的辩证关系,将保卫蓝天的战斗进一步引向深入。(曹申义) |